伊通比亚拉水电站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2-05-08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伊通比亚拉水电站位于巴西中南部戈亚斯州和米纳斯吉拉斯州交界之处的巴拉那支流巴拉那伊巴河上,在巴西利亚以南300km。大坝为混凝土重力坝及土石坝,最大坝高106m,水库正常蓄水位520m,总库容170亿m3,电站总装机容量208万kW。工程以发电为主,1974年9月开工,1979年10月水库蓄水,1980年 4月第一台机组发电,1981年10月全部机组投入运行。

目录

伊通比亚拉水电站地理水文枢纽布置枢纽施工

伊通比亚拉水电站Itumbiara Hydropower Station

地理水文坝址表面为冲积层,其深处为玄武岩及闪片岩蚀变土,基岩主要为闪岩及闪片岩。混凝土坝段的基础部位有一条强度较低的片岩破碎带。总的来说大坝基础地质情况良好。

坝址以上集水面积9.5万km2,坝址处最大月平均流量5400m3/s,最小200m3/s,实测最大洪水9200m3/s,可能最大洪水19000m3/s。水库正常蓄水位520m,最低运行水位495m,最高洪水位521.2m,水库面积760km2,总库容170亿m3,有效库容136亿m3。

枢纽布置工程主要建筑物包括大坝、厂房和溢洪道。

左右岸为均质土坝及土石坝,中间混凝土重力坝段布置有溢洪道及电站进水口与厂房。土石坝段长6262m,坝顶高程523m,顶宽10m,最大坝高106m。混凝土重力坝段长518m,高100.5m。

溢洪道为闸控式表面溢洪道,分6孔,每孔宽15m,高18m,设计泄洪量为16200m/s,末端设挑流鼻坎。厂房长220m,宽45m,高62m,厂房内装有6台水轮发电机组,各有一条长95.6m,直径为10m的压力钢管,水轮机为混流式,额定水头80m,额定出力34.7万kW;发电机为伞式,额定功率36.5万kVA,功率因数0.95。

枢纽施工施工导流分二期。第一期用3条围堰将河中几个小岛与左坝肩相连,河水仍由主河道流过。第二期用几条围堰将小岛与右岸相连,拆除一期围堰,河水由溢洪道上预留的8个5m×27.7m导流孔流过,导流能力2500m/s。为确保安全,施工中溢洪道混凝土块高程总是比附近建筑物低,万一洪水超过泄水道能力,可由此溢出。

工程总开挖方量809.8万m,其中石方开挖208.2万m。土方填筑3249.3万m,石方填筑298.5万m,反滤层及过渡区174万m,总计土石方填筑量3722万m。混凝土方量为208万m。

土石坝采取分区施工:土质坝体材料为玄武岩崩积土,采用SP255型羊足碾压实,每层堆厚15cm,碾压8次,速度5km/h;坝轴线下游8.75m处有一厚1.5m的天然砂垂直排水层,采用CM20振动碾碾压4~6次,最大层厚15cm;坝基下游段有一水平排水层,该区及小石区采用CA15、CA25振动碾碾压6次以上,堆层厚15cm;过渡区材料为基础开挖及山场开采的闪长岩、白云母片麻岩及玄武岩,采用未加工的碎石及加工过的1号、3号和6号碎石,碎石的碾压采用光面金属碾压机SP60,碾压4次,碾压后层厚20cm。1号碎石层厚15cm,3号及6号碎石层厚30cm,压实机械为CA15振动碾,碾压4次。其余各区场使用SP60碾压机,每层至少碾压4次,碾压后层厚60cm。

混凝土坝段,包括溢洪道、进水口、左右岸过渡段的基础帷幕灌浆于1976年7月开始,1971年11月完工,共计各类灌浆孔210个,总长度5700m,水泥消耗量近72t。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