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Xianyang Normal University
咸阳师范学院是一所以师范教育为主的省属本科院校。学校创建于1978年5月,原名“陕西师范大学咸阳专修科”。1978年12月,经教育部批准,成立“咸阳师范专科学校”。2001年5月,咸阳师范专科学校与1983年成立的陕西省咸阳教育学院合并,成立咸阳师范学院。
学校设制

学校位于历史文化名城——咸阳,占地面积68万余平方米,教学行政用房面积17万余平方米。有36个实验室,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7000余万元。图书馆现有馆藏图书文献130多万册。校园网经历7年的建设与发展,已建立了3050个信息点。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2000余人,设有16个教学院系、18个研究机构及远程教育中心(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咸阳分校)。有本科专业34个,其中师范专业17个,非师范专业17个,专科专业24个。涵盖文学、理学、历史学、法学、教育学、管理学、工学等7个学科门类。现有校级重点学科13个,107门校级重点建设课程中有校级精品课程31门,省级精品课程4门,物理学和化学专业被确定为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建立了186个稳定的教育教学和专业实习基地。咸阳市和杨凌示范区教师教育中心、咸阳市干部教育培训咸阳师范学院基地均设在我校。
学院人才学校现有教职工1100余人,专任教师680余人,其中教授、副教授210余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366人。教师中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者4人,陕西省突出贡献专家1人,陕西省教学名师2人,陕西省优秀教师2人,省市级先进工作者2人。
学校承担国家级项目6项,省部级项目28项,教育厅项目65项;在历史地理学、光化学分析与电化学分析、基础数学、小波与图像处理、微分流形理论、离散介质中电波的传播与散射、高电荷态粒子物理、湿式摩擦材料、秦岭种子植物区系地理研究等领域形成了一定的学科优势。学校主办的《咸阳师范学院学报》于1986年创刊,在国内外公开发行,曾获陕西省“优秀科技期刊奖”和“编辑出版优秀奖”,被评为《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中国秦汉史学会会刊《秦汉研究》由我校编辑出版,在国内有一定影响。
人才培养30多年来,学校秉承师范教育的优良传统,坚持为地方基础教育服务的办学方向,确定了“建设以师范本科教育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多层次,有特色,教学性的高等师范院校”的办学定位,形成了“以育人为根本、以教师为主导、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科为重点,以改革为动力,以质量为生命”的办学指导思想,积极践行“厚德、博学”的校训,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学校于2007年顺利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学校连续举办了13届校园文化艺术节。组建学生社团30余个。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曾荣获教育部、团中央“全国暑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称号。学生积极参加各类科技文化活动,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电子设计竞赛、英语演讲赛、大学生才艺展演、陕西省大学生高等数学竞赛、计算机应用能力竞赛中屡获佳绩。
学院交流学校坚持对外开放办学。近年来,先后有加拿大、法国、新西兰、澳大利亚、日本和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的教育代表团来校访问。2001年以来,学校先后聘请10个国家和地区的20余位外籍教师来校任教。应国外高等学校、教育机构的邀请,我校有30余名教师先后赴法国、美国、韩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进行考察、访问和学术交流。
学校先后荣获“全国语言文字工作先进集体”、“全国社会实践先进集体”、陕西省“文明校园”、陕西省“园林式单位”、陕西省“依法治校示范校”、陕西省教育系统“创佳评差”最佳单位、陕西省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委”、咸阳市
“文明单位”等称号。
图书馆建设

图书馆创建于1978年5月,现有馆舍面积8679平方米,2007年待建面积19990万平方米,总面积为29272平方米。机构设置为六部一室:采编部、流通部、期刊部、信息部、自动化、综合部、办公室。现有工作人员43人,大专以上学历38人,高级职称7人。现有阅览座位1353个,校内各院、系均设有资料室计12个。
图书馆馆藏图书总量136.71万册,其中纸质图书93.04万册,电子图书43.67万册。在馆藏文献中,一般中文图书78.59万册,外文图书2.1万册,古籍线装图书6011册,各类工具书1.67万册,系资料室图书4.72万册,期刊合订本4.36万册;订阅中外文报刊2184种,其中核心期刊347种。收录咸阳地方文献目录975种;电子文献有电子图书43.67万册,CNKI中文全文电子期刊 7000种,共计2300万篇,博、硕学位论文42.6万篇,会议论文19.9万篇,音像资料9838件,已形成了文理相结合、纸质文献和电子文献兼顾的多学科、师范性较强的藏书体系。
专业文化产业管理专业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
历史学专业
物理学专业
化学专业
英语专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地理科学专业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体育教育专业
音乐学专业
美术学专业
应用化学专业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
土地资源管理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
艺术设计专业
地理信息系统专业
广告学专业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新闻学专业
舞蹈学专业
教育技术学专业
旅游管理专业
文秘教育专业
小学教育专业
材料化学专业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软件工程专业
部分知名教授简介建校以来,全校师生员工为学校的建设、改革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尤其是教授、专家、学者时刻关注学校的发展,为了祖国的教育与科技事业贡献了自己的青春和才智,师院永远记得他们,师院学子永远感激他们。
庞士让,教授,国务院的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模范教师、优秀共产党员、科研骨干、学术带头人。咸阳市有突出贡献专家,陕西省师德标兵、普通高校教学名师,享有省劳模待遇的陕西省先进工作者,全国师德先进个人。中华爱国工程联合会理事,全国宗教院校爱国主义教育系列教材编写顾问,是国内知名的爱国主义教育专家。1996年12月,他作为陕西唯一入选论文作者出席了由中宣部等单位举办的全国第三次邓小平理论研讨会,受到胡锦涛同志等党和国家人的领导人接见。
雷依群,教授,陕西省优秀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撰写和与人合著的著作6部。在《光明日报》等刊物上先后发表论文40余篇。他首次提出的“汉代帝陵无昭穆制度”及“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双选制”已得到了学术界的普遍认同。
姬建锋,教授,学校学术委员会委员、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学校首届学术带头人、学报编委、学校评建专家组成员。兼任西北高等教育管理学会理事、副秘书长,陕西省教育心理学会理事,咸阳市心理学会秘书长,咸阳市社科联理事,陕西省刘古愚教育思想研究会副秘书长等。公开发表论文20余篇,主编教材5部,出版专著2部。
袁方,教授,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出版学术专著《文学创作环境机制论》、《英国人》2部,主编教材《人文科学概论》、《申论写作教程》2部,参编教材《大学语文》1部,出版社科类读物《狼道——强者的生存法则》等5部,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另外,发表小说、散文、杂文等文学作品200余万字,曾四次获文学创作征文奖。
张小安,教授,主讲的量子力学课程被学校列为重点课程获得资助。参加国家自然基金委重点项目1项,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项目1项,以第一参加者身份参与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1项,主持教育厅专项科研基金项目1项,共发表文章19篇,其中,第一作者10篇,SCI、EI收录12篇。
樊西宁,教授,远程教育中心主任,陕西省广播电视大学咸阳市分校校长,国家级体育指导员,曾被陕西省教育厅聘为陕西省高校教师评审委员会评委。出版编著及主编教材6部;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9篇,并有7篇论文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刊复印资料《体育》转载或索引。
杨亚婷,教授,化学与化工学院有机化学教研室主任,中国民主同盟会盟员,中国化学会会员,民盟咸阳市委委员、咸阳师范学院主委,咸阳市渭城区人大代表。咸阳市先进工作者,被盟省委评为先进组织工作者。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陕西省教育厅5项,主持学校专项资助研究课题4项。发表研究论文32篇,其中有7篇论文被 “SCI” 、“CA” 、《中国化学化工文摘》摘录。
陈恩惠,教授,艺术学院副院长。中国美协会员,咸阳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咸阳市画院副院长,北京剑楠文化艺术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建筑咸阳市对外文化联络部主任。发表美术作品60余幅,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6篇。参加各种美术展览50余次,获国家、省级奖励16次,作品先后录入《中国美术全集》等。主持学校重点科研基金资助项目、学校科研基金资助项目各1项,主持、参与学校教改基金资助项目3项。
部分学科带头人舒世昌,男,汉族,1963年4月生,陕西周至人,中共党员,教授,理学博士,西北大学兼职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系中国数学会会员、陕西省数学会高师数学教育学会理事、陕西省教育学会理事、陕西省高校科研管理研究会理事、《美国数学评论》(Mathematics Review)评论员。于2004年应邀赴日本佐贺大学访学,任研究教授。现任咸阳师范学院党委委员、院长助理,咸阳师范学院第一届学科带头人(学科方向为基础数学)。
先后主讲了《数学分析》、《微分几何》等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1995年被评为陕西省优秀教师,1997年获得陕西省新长征突击手荣誉称号,同年获得全国高等师范院校曾宪梓教师奖三等奖,1996年、1997年和1999年三次获得陕西省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2000年被确定为咸阳市科学技术拔尖人才。
舒世昌教授一直从事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在整体微分几何等研究领域成果显著,先后在《Journal of Mathematics Society Japan》、《Proc. Royal Soc. Edinburgh》、《Bulletin of Australian Mathematics Society》、《Pacific Journal of Mathematics 》《Tsukusa Journal of Mathematics 》、《Tokyo Journal of Mathematics》、《数学学报》、《数学年刊》等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60多篇,出版专著1部,发表论文中有40多篇次被《SCI》、《EI》、《美国数学评论》、《德国数学文摘》和《中国数学文摘》收录。主持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陕西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
石超峰,男,汉族,1976年1月生,内蒙古凉城人,九三学社咸阳师范学院组织委员,博士,教授。现为澳大利亚不等式及其应用研究会会员、咸阳师范学院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院长、校学术委员会委员、校学科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咸阳师范学院学报编委、咸阳师范学院第一届学科带头人(学科方向为应用数学)。
先后主讲了《离散数学》、《线性代数》、《数值方法》等多门课程,并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为研究生主讲了《矩阵计算》课程。曾被评为“咸阳师范学院首届师德先进个人”。获咸阳师范学院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咸阳师范学院首届科研成果二等奖1项、陕西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成果二等奖1项。
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主持和参与省部级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主持咸阳师范学院重点科研项目1项,主持咸阳师范学院重点课程建设项目1项。多次获台湾光华奖学金。
李应乐, 男,汉族,1961年2月生,陕西蓝田人,中国民主同盟咸阳师范学院总支副主委,中共党员,博士,教授。1987年至1990年在华中师范大学物理系攻读硕士学位。2005年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获得博士理学学位,专业为无线电物理。曾获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优秀博士论文并获资助,曾获该校学术十杰称号并连续三年获优秀博士研究生。现任咸阳师范学院科技产业处处长、咸阳师范学院第一届学科带头人(学科方向为无线电物理)、咸阳师范学院电磁散射研究所所长、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西安石油大学校聘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李应乐教授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随机系统法在电磁符合散射极化问题中的应用》项目,独立完成过多项厅局级科研项目与院级科研项目,目前主持在研的项目有: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项目1项,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研计划项目1项,咸阳师范学院专项科研基金资助项目2项。2005年获得陕西省自然科学技术奖1项,2004年和2005年连续获得陕西省教育厅科研成果奖2项,2006年咸阳市科技进步奖一项。出版专著《电磁场的多尺度变换理论及其应用》1部,在美国《Electromagnetic Theory and Its Application》和《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rared and Millimeter Waves》,印度《Indian Journal of Radio & Space Physics》以及《Chinese Physics》,《电子学报》等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40余篇;已被SCI检索的有12篇,被EI检索的有13篇,被ISTP检索1篇。
张小安,男,汉族,1962年8月生,陕西乾县人,中共党员,博士,教授。现任咸阳师范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院长、咸阳师范学院第一届学科带头人(学科方向为原子分子物理学)。
主要从事高离化态原子物理研究。在《Chin. Phys. Lett》、《Science in China》、《中国科学》、《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dern Physics B》和《NIM B》等杂志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SCI、 EI 收录 12篇。获陕西省高等院校科研二等奖,2006年被授予“陕西省师德标兵”称号。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高电荷态离子与固体表面相互作用红外光谱研究,主持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研基金项目。先后参加了国家973核物理项目,中德日核物理联合项目,国家重大科学工程─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冷却储存环建设项目。参加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离子与原子、分子相互作用动力学过程研究,参加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高电荷态离子与微细管相互作用研究。
李宗领,男,汉族,1959年10月生,陕西咸阳人,中共党员,教授。1982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物理学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1987年西安交通大学助教进修班结业,1992年清华大学骨干教师进修班结业。现任咸阳师范学院教务处处长、咸阳师范学院第一届学科带头人(学科方向为电子技术)。
李宗领教授从事教学工作以来,主讲了《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等10多门专业基础课程。先后主编、参编了高等师范电子系列教材《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彩色电视接收机原理与维修》等16部,在《兰州大学学报》、《计算机工程与应用》、《计算机工程》等核心期刊发表EDA和DSP方面的学术论文11篇。主持、参加教育厅教改项目2项,教育部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项目1项。
刘彬,男,汉族,1958年9月生,陕西三原人,中共党员,教授,博士研究生。1984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化学系,1996年获理学硕士学位,现为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现任咸阳师范学院院长、化学系教授、分析科学研究所所长,咸阳师范学院第一届学科带头人(学科方向为分析化学)。
主要从事分析化学教学及有机显色剂的合成和电化学分析研究工作。先后担任《分析化学》等课程的讲授任务。曾在《化学学报》、《分析测试学报》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SCI引文4篇,两篇论文中所提出的测定(锰、汞)的方法被前苏联分析化学家伊凡诺夫列为测定锰、汞两元素的最灵敏方法。曾获咸阳师范学院科研成果奖12项,“某些杂环偶氮类化合物与金属离子显色反应的研究”获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合作)。1999年获曾宪梓教师奖三等奖,2000年入选咸阳市第四批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2001年获陕西省优秀教师荣誉称号,2002年获陕西省先进工作者称号。
主持陕西省科技厅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课题1项,陕西教育厅科研基金资助课题3项(完成2项),作为主要完成人参加省教育厅教改项目2项,校科研基金资助课题3项。
付业伟,男,汉族,1960年生,陕西周至人,中共党员,博士,教授。1982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化学系,获理学学士学位, 2005年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材料学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系陕西省化学会理事,咸阳市“三五人才”。现任应用化学与新材料研究所所长、第一届学科带头人(学科方向为材料科学)。主持和参与了陕西省教委专项基金资助项目、咸阳市科技局资助项目、陕西省科技厅科技攻关项目、国防基础科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咸阳师范学院专项科研基金资助项目。在高性能纸基摩擦材料先进制备技术研究工作中先后攻克了多项关键技术,开发成功绿色制备技术并参与了年产10万片生产线中试工作,样件符合GB/T13826-92的技术指标要求。申报国家发明专利1项,发表论文49篇,论文被《SCI》、《EI》摘引19篇次,获得陕西省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咸阳师范学院科研成果二等奖。
黄怡,女,汉族,生于1963年12月,浙江省丽水市人,无党派人士,博士,教授。 1992年毕业于西北大学化学系,获理学硕士学位。2004年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现任咸阳师范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副院长、咸阳师范学院第一届学科带头人(学科方向为高分子化学)。
近年来,主持并完成了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研究基金项目1项。先后参加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和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目前主持的科研项目有: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研计划项目和咸阳师范学院专项科研计划项目各1项。共发表论文32篇,有数十篇次被国内外情报刊物收录,其中5篇论文被美国《科学引文索引》(SCI)收录,两篇被美国《工程索引》(EI)收录,多篇被美国《化学文摘》(CA)收录。
杜忠潮,男,汉族,1956年11月生,陕西咸阳人,教授。1983年7月毕业于西北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原地理系),获理学学士学位。系陕西省地理学会常务理事、陕西省地理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地理学会会员。现任咸阳师范学院旅游与资源环境学院院长、咸阳师范学院第一届学科带头人(学科方向为人文地理学)。
长期从事区域资源环境与地理科学的教学工作。先后主讲地理学思想史、旅游资源学、地价评估等课程。先后主持省教育厅、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各1项,获学校优秀教学成果1等奖2项,主持和参与学校重点课程建设项目2项。参与完成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5项、校级科研计划重点课题2项,主持完成横向研究课题2项。发表学术研究论文40余篇。其中《韩城—华子山地质地貌研究》获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先后获校级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
张秦伟,男,汉族,1964 年生,陕西礼泉人,中共党员,教授。 1985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生物系,获理学学士学位。1988年毕业于西北大学地理系,获理学硕士学位,系陕西省地理学会常务理事、陕西省植物学会理事、全国高等院校中国地理教学研究会理事、中国地理学会会员、中国生态学会会员。现为咸阳师范学院第一届学科带头人(学科方向自然地理学)。
先后承担《植物地理学》、《土地管理专题研究》等课程的教学和野外实习工作。编写了教学讲义——《新时期土地利用管理研究》,获得学校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赛三等奖。
主要开展地理科学与生命科学的应用研究及交叉研究。先后承担陕西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学校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学改革项目及地方经济建设项目各1项。出版《秦岭种子植物区系地理》专著1本。先后在《地理研究》等学术期刊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0 多篇。关于秦岭种子植物区系多方面的研究结论和观点受到了国内专家学者的认可、好评,并被国内文摘类核心期刊《中国生物学文摘》、《中国地理学文摘》、《CABS(植物研究进展)》等转载。在土地资源开发管理研究领域,就我国新时期土地基本国策提出了鲜明的观点。系列研究成果《秦岭种子植物区系地理研究》荣获陕西省高等院校2004年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李万鹏,男,汉族,1962年8月生,陕西省礼泉人,中共党员,教授。198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哲学系,获哲学学士学位,2001年-2003年在西安交大人文学院哲学研究生班学习。系陕西省哲学学会理事、陕西省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会理事。现任咸阳师范学院政治与管理学院院长、咸阳师范学院第一届学科带头人(学科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哲学)。
先后主讲“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伦理学”等课程。先后主持和参与校级教改项目4项,获校级教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主持完成校级重点课程建设项目1项。
先后在《理论导刊》等中文核心类学术刊物等发表学术研究论文24篇,其中2篇先后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主持并参与校级人文社会科学课题3项,陕西省教育厅科研基金项目3项;获校级优秀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二等奖1项,陕西省教育工委和陕西省教育厅优秀论文三等奖各1项。
杨生博,男,汉族,1961年11月出生,陕西礼泉人,中共党员,教授。1984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政教系。系中国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学会会员、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会员、陕西省教育厅艺术教育委员会委员。现任咸阳师范学院艺术学院院长、咸阳师范学院学科建设领导小组、学术领导小组成员,咸阳师范学院第一届学科带头人(学科方向为政治学)。
先后担任《政策学》等多门公共基础课和《生命哲学》的全院选修课程的讲授任务。
出版专著五部。获陕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咸阳市“五个一工程奖”、陕西省人民政府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在公开刊物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20余篇,2篇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试谈爱国主义的含义及其层次性》一文获陕西省1999—2000年社会科学优秀论文奖。
先后主持完成学校科研基金资助项目2项,陕西省教育厅科研基金资助项目1项,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科研基金资助项目1项,参与完成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和陕西省教育厅共同资助的科研基金项目1项。目前,正在主持陕西省科技厅科研基金项目《西咸旅游同线化行为发展战略研究》。
李伟,男,汉族,生于1954年,陕西武功县人,民盟盟员,教授。1982年7月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学士学位。现为咸阳师范学院第一届学科带头人(学科方向为文学理论)。
李伟教授长期从事写作教学,先后讲授过《基础写作学》等近十门课程。主攻科研方向为写作思维学,发表有关写作思维研究的论文20多篇。主要理论专著《写作思维学导论》、《毕业学术论文设计与写作》,主持厅级、省级科研项目各1项。《新编写作思维学教程》2006年被列为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还出版发行系列人生思考编著十多部,共计250余万字。
2001年李伟教授获得“咸阳市师德标兵”称号。
部分知名校友简介现国务院文化部副部长赵维绥
中国语言与符号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高校功能语言学学会及语篇分析学会理事:李美霞
陕西日报社文体部主任:耿翔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所长:刘世文
新疆税务局主任记者、副处长:尚崇龙
现任领导党委书记:丁文锋
1957年6月生,陕西杨凌人。经济学博士,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西北大学博士生导师。1978年10月入党。1982年7月毕业于西北大学经济学专业并留校任教,先后任教研室主任、系主任、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1997年9月起任杨凌示范区管委会副主任、党工委委员,兼任杨凌示范区开发建设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凌控股集团总裁、董事长。2007年2月起任咸阳师范学院院长、党委委员、党委副书记。2008年6月起任咸阳师范学院党委书记、党委委员。
院长:刘 彬
1958年7月生,陕西三原人,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教授。1978年8月参加工作,1996年3月入党,1994年11月后曾任咸阳师范专科学校化学系副主任(主持工作)、咸阳师范学院人事处处长、院长助理。2006年4月起任咸阳师范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2008年6月起任咸阳师范学院院长、党委委员、党委副书记。
党委副书记:彭斌孝
1949年12月生,陕西杨凌人,中央党校经济管理专业毕业。1969年7月参加工作,1977年7月入党,1996年3月后曾任咸阳教育学院副院长。现任咸阳师范学院党委委员、党委副书记。
党委副书记:王国良
1963年9月生,陕西周至人,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博士研究生,教授。1986年7月参加工作,1985年1月入党,1998年后曾任咸阳师范专科学校党委组织部部长。现任咸阳师范学院党委委员、党委副书记。
副院长:董俊波
1951年7月生,陕西乾县人,上海师范大学数学系毕业。1971年11月参加工作,1985年11月入党。1997年11月后曾任中共淳化县县委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现任咸阳师范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
副院长:王 瑞
1955年10月生,陕西礼泉人,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经济管理系研究生班毕业,教授。1974年5月参加工作,1975年10月入党,1997年3月后曾任咸阳师范专科学校副校长。现任咸阳师范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
院长助理: 舒世昌
1963年4月生,陕西周至人,2005 年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应用数学系博士研究生毕业,理学博士,教授。1984年7月参加工作,1996年5月入党,1998年1月后,曾任咸阳师范专科学校教务处副处长、咸阳师范学院科技产业处处长、渭南师范学院党委委员、院长助理。现任咸阳师范学院党委委员、院长助理。
院长助理: 陈 涛
1966年1月生,四川省仁寿县人。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中国社会工作研究中心主任(正处级),副教授,博士,无党派。第九批中央“博士服务团”成员,现任咸阳师范学院院长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