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竹盐是将日晒盐装入三年生的青竹中,两端以天然黄土封口,以松树为燃料,经1000℃~1500℃高温煅烧后提炼出来的物质。
据说,竹盐是1300年以前,庙里的僧人以民间疗法传下来,1988年开岩通商(株)从全罗北道阜安的开岩侍方丈那里接受千年秘方,建立工厂,才传下民间。之后竹盐产品商业化,更为广泛地流传。竹盐是以含丰富矿物的天然盐为原料,放进生长3年以上的竹筒,竹子必须选用生长在西海岸的竹子,直径为7cm,3年或5年的竹子,如果直径超过7cm,竹子中的水分很难溶入盐里,品质就得不到保障。竹子选好后截成段,把日晒盐灌进竹筒里。所用的日晒盐必须是西海岸的天然盐。煅烧竹筒所用燃料是松木。松木里的某些成分在竹盐煅烧的过程中起一定的作用,影响着其品质,是其他燃料所不能替代的。用来煅烧的窑也必须是用黄土制成的。

只有在用黄土制成的窑里用松木做燃料,煅烧成的竹盐才能呈现紫色。大概10小时后,能得到第一次煅烧的竹盐。竹子烧尽后,只留下了盐。经过煅烧竹子的水分已经渗透进了盐分里。此时的竹盐成了盐棒形状。然后把第一次煅烧的竹盐粉碎,再放进竹子里烧。这样的过程反复八次,到第九次烤制时往火中洒进松脂将温度调到最高限度时,盐将变成液体状,是“绿色宝贝盐”。经过了九次煅烧以后竹盐的功效能得到最佳的体现。不多不少,必须是九次。我们通常见到的竹盐呈灰白色,显然不是经过九次煅烧,一般灰白色的竹盐在1350℃至1500℃下煅烧后才可以得到呈现紫色光芒的竹盐——紫竹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