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信息【作品名称】天台山中偶题
【创作年代】北宋
【作者姓名】祖可
【文学体裁】五言诗[1]
作品原文天台山中偶题
伛步入萝径,绵延趣弥深①。
僧居不知处,仿佛清盘音②。
石梁邀屡度,始见青松林③。
谷口未斜日,数峰生夕阴④。
凄风薄乔木,万窍作龙吟⑤。
摩挲绿苔石,书此慰幽寻⑥。[2]
作品注释①伛步:弯腰曲背地步行。萝径:藤萝纠缠覆盖的小路。弥:更。
②僧居:指寺庙。
③石梁:天台山中一座数十丈长的天然石桥,为著名胜迹。
④斜日:日斜,日之将落。
⑤薄:迫近、靠近。窍:孔穴,此处指石洞或山洞。
⑥摩挲:抚摩、抚弄。幽寻:隐秘的探索寻找。[2]
作品简析天台山在浙江省天台县城北,为仙霞岭支脉,是中国佛教天台宗的发祥地。因其山势雄伟,风景优美,向称神仙所居。山中多有佛寺,其中最著名者为隋代创建的国清寺,即名僧丰干、寒山、拾得原居处,亦乃天台宗祖庭,智觊大师道场。寺中主要建筑物系清初重建。天台山其他名胜古迹尚有:唐高僧一行遗迹、高僧寒山、拾得遗迹、智者大师塔院、高明寺、石梁飞瀑、赤城烟霞、华顶秀色、琼台夜月、桃源春晓等,为浙江省著名的游览胜地。这首诗细腻生动地描绘了天台山的绵延、幽深、葱茂、恬静,语言精炼,韵律柔和,形象生动,意境幽远。[2]
作者简介祖可,北宋末年江西庐山僧。字正平,生卒年不详,大约公元1095年前后在世。俗姓苏,名序,诗人苏庠之弟,京口(江苏省镇江市)人。因身被痼疾(皮肤病),人称“癞可”或“病可”。诗入江西派,与善权、如璧合称“三诗僧”,受同代名家陈后山、李商老、葛立方等推崇,时誉甚高。唯因读书无多,游踪未广,故思路题材均有局限,以描写匡庐景物为主。诗风明爽雄劲,高雅精粹,讲究意境与韵味。诗集名《瀑泉集》、《东溪集》,已佚。作品散见于魏庆之《诗人玉屑》等书中,仅存诗十余首。[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