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汉英(1276-1318),字熙载,元代播州土司,其辖地在今天贵州遵义一带。汉英先祖为太原人,唐末南诏(在云南)破播州,有杨端者应募而起,竟复播州,朝廷使领其地。17世纪传至汉英,袭父爵被授与金虎符,拜龙虎卫上将军,领绍庆(今四川彭水),珍州(今贵州桐梓),南平(重庆市南部)等处沿边宣慰司播州安抚司为宣抚司,授汉英为宣抚使,后又拜为侍卫亲军都指挥使。成宗大清三年(1299年)汉英在其辖区实行郡县裁减冗员,减轻屯丁粮税,减轻民众负担,得到境内人民的拥护。
成宗四年(1300年),有少数民族名桑柘者叛,湖广行省主张以兵力镇压,杨汉英以叛者势力方张,事件宣招抚不宜高压,当权者没有采纳他的意见,贸然出兵之后毫无结果,后转按杨汉英的意见办,叛者果然出降,收到极好效果。
在以后的几年之内,杨汉英曾出兵配合地方政府平定隆济及蛇节等叛乱,使西南部分地区的动荡局面很快趋于平静。仁宗延祐五年(1318年),杨汉英与思州宣慰使田茂忠联合征讨庐崩蛮部叛乱,最后病死军中,死时年仅42岁。因其在世时功业显著,朝廷追赠其为“推诚秉义功臣”、“银青光禄大夫平章政事柱国”等,并追封为“播国公”。
杨汉英一生潜心于宋代理学,喜欢诗文,著有《明哲要览》90卷、《桃溪内外集》60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