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公元前165年——公元前113年)
生平
刘胜是汉景帝刘启的庶子,母亲为贾夫人,还有一个同母兄赵敬肃王刘彭祖。为第一代中山国国王,蜀汉皇帝刘备第十三世先祖。
刘胜在景帝前元三年(公元前154年)被父亲封为中山王。汉武帝刚即位,大臣都因为七国之乱的教训,对诸侯王进行百般挑剔,动不动就上告诸侯王的过失。建元三年,刘胜和代王刘登、长沙王刘发、济川王刘明一起到长安朝见弟弟汉武帝。汉武帝设宴款待他们,刘胜听见奏乐就哭了出来。汉武帝问他缘故,他借机向弟弟控诉被国相吹毛求疵,动不动就要进谗言。文辞雄壮,条理分明。汉武帝于是要求有司不得再欺凌诸侯王。一时之间,刘胜被誉为“汉之英籓”。
也许是深自韬晦,刘胜从此以后把精力全部转移到了酒色上面,光儿子就生了一百二十多个。但他没有酒色过度,当了四十二年中山王才死去。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削藩建议,准许诸侯王把自己的封地分给其他儿子,由国家封他们为列侯。
刘胜有二十个得宠的儿子分期分批被封为列侯。但不幸的是在汉武帝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有十一个儿子因为在进献给宗庙用于祭祀祖先的黄金里弄虚作假,被革除了爵位。
墓葬
刘胜死后葬于今河北满城县陵山上,1968年8月19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河北省文物工作队在河北省满城县完成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墓及王后窦绾墓的发掘工作。其墓穴开凿于山岩之中,为规模宏大的崖洞墓,墓室宛如一座豪华宫殿。
中山靖王墓全长51.7米,窦绾墓全长49.7米。两墓形制和结构相似,均分为墓道、甬道、南耳室、北耳室、中室 和后室六部分,整个墓室完全是模拟墓主生前所居宫室。墓内出土大量珍贵文物,尤以“金缕玉衣”“错金博山炉”闻名海内外。
刘胜和窦绾均以“金缕玉衣”作为殓服。刘胜的玉衣由2498片玉 片组成,所用金丝约1100克。窦绾的玉衣由2160片玉片组成,所用金丝约700克。两墓共出土文物4200余件, 有铜器、铁器、金银器、玉器、漆器、陶器、丝织品和大型真车马、小型偶车马及五铢钱等。其中最为精美的是铜器,如鎏金银镶嵌乳钉纹壶、鎏金银蟠龙纹壶、错金银鸟篆文壶、错金博山炉、鎏金长信宫灯、错金嵌绿松石朱雀衔环杯等,均属汉代青铜工艺之精华。在铁器中,有低碳钢、中碳钢、“百炼钢”制品和固体脱碳钢制器。另外还出土了用于针灸的金、银医针 和用于计时的铜漏壶等。
由于这两座墓规模巨大,保存完整,年代明确,并首次出土了完整的“金镂玉衣”,不仅为研究汉代诸侯王贵族的丧 葬制度有着重要价值,而且为研究汉代的冶炼、铸造、制玉、漆器、纺织等手工业和工艺美术发展情况提供了重要资料。
相关史料
《汉书卷五十三 景十三王传第二十三》
孝景皇帝十四男。王皇后生孝武皇帝(刘彻)。栗姬生临江闵王荣(刘荣)、河间献王德(刘德)、临江哀王阏(刘阏)。程姬生鲁共王馀(刘馀)、江都易王非(刘非)、胶西于王端(刘端)。贾夫人生赵敬肃王彭祖(刘彭祖)、中山靖王胜。唐姬(唐儿)生长沙定王发(刘发)。王夫人(王儿姁)生广川惠王越(刘越)、胶东康王寄(刘寄)、清河哀王乘(刘乘)、常山宪王舜(刘舜)。
......
中山靖王胜以孝景前三年立。武帝初即位,大臣惩吴、楚七国行事,议者多冤晁错之策,皆以诸侯连城数十,泰强,欲稍侵削,数奏暴其过惩。诸侯王自以骨肉至亲,先帝所以广封连城,犬牙相错者,为盘石宗也。今或无罪,为臣下所侵辱,有司吹毛求疵,笞服其臣,使证其君,多自以侵冤。
建元三年,代王登(刘登)、长沙王发、中山王胜、济川王明来朝,天子置酒,胜闻乐声而泣。问其故,胜对曰:
臣闻悲者不可为累欷,思者不可为叹息。故高渐离击筑易水之上,荆轲为之低而不食;雍门子壹微吟,孟尝君为之於邑。今臣心结日久,每闻幼眇之声,不知涕泣之横集也。
夫众喣漂山,聚蚊成雷,朋党执虎,十夫桡椎。是以文王拘于牖里,孔子厄于陈、蔡。此乃烝庶之风成,增积之生害也。臣身远与寡,莫为之先,众口铄金,积毁销骨,丛轻折轴,羽翮飞肉,纷惊逢罗,潸然出涕。臣闻白日晒光,幽隐皆照;明月曜夜,蚊虻宵见。然云蒸列布,沓冥昼昏;尘埃布覆,昧不见泰山。何则?物有蔽之也。今臣雍阏不得闻,谗言之徒蜂生,道辽路远,曾莫为臣闻,臣窃自悲也。
臣闻社鼷不灌,屋鼠不熏。何则?所托者然也。臣虽薄也,得蒙肺附;位虽卑也,得为东藩,属又称兄。今群臣非有葭莩之亲,鸿毛之重,群居党议,朋友相为,使夫宗室摈却,骨肉冰释。斯伯奇所以流离,比干所以横分也。《诗》云“我心忧伤,惄焉如捣;假寐永叹,唯忧用老;心之忧矣,疢如疾首”,臣之谓也。
具以吏所侵闻。于是上乃厚诸侯之礼,省有司所奏诸侯事,加亲亲之恩焉。其后更用主父偃谋,令诸侯以私恩自裂地分其子弟,而汉为定制封号,辄别属汉郡。汉有厚恩,而诸侯地稍自分析弱小云。
胜为人乐酒好内,有子百二十余人。常与赵王彭祖相非曰:“兄为王,专代吏治事。王者当日听音乐,御声色。”赵王亦曰:“中山王但奢淫,不佐天子拊循百姓,何以称为藩臣!”
四十二年薨。子哀王昌嗣,一年薨。子康王昆侈嗣,二十一年薨。子顷王辅嗣,四年薨。子宪王福嗣,十七年薨。子怀王循嗣,十五年薨,无子,绝四十五岁。成帝鸿嘉二年,复立宪王弟孙利乡侯子云客,是为广德夷王。二年薨,无子,绝十四岁。哀帝复立云客弟广汉为广平王。薨,无后。平帝元始二年,复立广川惠王曾孙伦为广德王,奉靖王后。王莽时绝。
中山国世表
1 中山靖王 刘胜
2 中山哀王 刘昌
3 中山康王 刘昆侈
4 中山顷王 刘辅
5 中山宪王 刘福
6 中山怀王 刘循
7 广德夷王 刘云客
8 广平王 刘广汉
9 广德王 刘伦
二、东汉平原王刘胜(?——114年)
生平
刘胜,汉和帝长子,母不详。汉和帝逝世后,因年少时就有痼疾,刘胜虽为长子,却未能登极为帝。延平元年(106年)封平原王。刘胜为王八年后逝世,葬于京师。刘胜没有子嗣,太后邓绥立乐安王刘宠之子刘得为平原王,承嗣刘胜,是为平原哀王。刘得立为平原王六年逝世,也无子,永宁元年(120年),邓太后又立河间王刘开之子都乡侯刘翼为平原王嗣。后汉安帝废之,国除。
相关史料
《后汉书卷五十五 章帝八王列传第四十五》
平原怀王胜,和帝长子也,母邓皇后,延平元年封。立八年薨,葬于京师。无子,邓太后立乐安夷王宠子得为平原王,奉胜后,是为哀王。得立六年薨,无子,永宁元年,太后又立河间王开子都乡侯翼为平原王嗣。安帝废之。国除。
平原国世表
1 平原怀王 刘胜
2 平原哀王 刘得
3 平原王 刘翼
三、哈尔滨工程学院学者刘胜个人简历
男,生于1957年,工学博士学历,教授职称,现为哈尔滨工程学院自动化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指导硕士生专业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兼)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兼)研究方向 随机系统最优估计与控制、舰船航行与姿态控制、鲁棒控制系统理论与应用、自动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中国科学院复杂性科学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自动化学会专家咨询工作委员会常务理事、IEEE ICMA常务理事、中国自动化系统工程师资格认证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造船学会仪器仪表学会副主任、黑龙江省人工智能学会副理事长、黑龙江省仪器仪表学会副理事长、黑龙江省自动化学会常务理事。1991-1992年国家教育部访问学者在德国斯图加特大学研修,1999年赴日本考察学习。2000年赴英国、德国、法国、奥地利、比利时、荷兰等国家考察学习。2005年赴英国、泰国考察学习。讲授随机过程、线性系统理论、最优估计等研究生课程和自动控制原理、自动控制系统设计等本科生课程。指导博士研究生18名、硕士研究生数30名。主持完成的“国家教育部优秀年轻教师基金”等4项课题,其研究成果达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完成的“某艇猎雷声纳控制稳定系统”研制项目,填补国内空白。目前承担科研项目9项,其中国防基础研究基金项目、国防重要型号预研项目等共3项,省部级6项。近3年科研经费达400余万元。公开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其中国家级核心期刊及国际学术会议论文30余篇,收录EI、ISTP检索1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3部:《控制系统工程设计》、《现代伺服系统设计与实现》、《最优估计》。现主持国防基础研究项目、“973”项目、“863”项目、省自然科学研究基金等多项课题,承担项目经费数百万元。曾获黑龙江省优秀教学工作者、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7项、获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获省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一等奖4项、获省部级自然科学技术学术成果奖8奖。
四、华中科技大学特聘教授刘胜个人简历
1963年3 月生于湖北黄梅。博士学历,教授职称,博士生导师。
1983年和1986年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工程系分别获学士和硕士学位。1986-1988 在成都飞机公司发展部任工程师。1991-1992年在美国MARC有限元公司任工程师。1992年获美国斯坦福大学博士学位。现为华中科技大学特聘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微系统研究中心主任,美国韦恩州立大学机械工程系终身教授,Career Development Chair 教授, 电子封装实验室主任,并为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东南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客座教授,中国科学院兼职研究员及客座教授, 旅美科协副会长,ASME、IEEE会员,中国电子封装学会北美联系人。同时还任国家863计划MEMS专家组成员,IEEE CPMT微电子制造杂志付主编。现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武汉光电实验室微光机电系统研究部(筹)组长,华中科技大学微系统研究中心主任。
研究方向
1,对电子产品与MEMS系统的制造工艺过程进行建模、仿真,研究工艺过程中引起变形与扩散等状态的可靠性问题,并进行可靠性预测;
2,高级材质和结构的设计与制造;
3,MEMS和IC封装;
4,学术成果:在国内国际发表文章310多篇,申请和授权中国发明专利、美国专利达到70多项,组织和主办国际会议6次,参与编写专著4本。先后获得美国白宫总统教授奖(1995),美国ASME青年工程师奖(1996),国际微电子及封装学会(IMAPS)技术贡献奖(1997),中国杰出青年基金(B)(1999),NSF青年科学家奖(1995),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04),浦江学者(2006)。
主要成绩
由于在IC封装与复杂结构可靠性研究方面的贡献授予美国白宫总统教授奖(NSF);在IC 和MEMS封装与CAD研究方面的成就而获得青年科学家奖(NSFC B类)。
主要奖项:
1999 年度中国杰出青年科学家奖,1999
ASME电子封装青年工程师奖,1996
美国白宫总统教授奖(NSF),1995
材料和工艺工程协会学者奖,1991
中国航空航天协会1986复合材料方面优秀论文奖,1986
五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刘胜
刘胜,男,汉族,广东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06级经济学@管理学双学位学生。
主要科研经历及成果:
2009年参加卢万青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子课题;
2009年赴北京参加对外经贸大学第三届全国“优秀大学生夏令营”;
2009年赴厦门参加厦门大学王亚南经济研究院“全国优秀大学生经济学、金融学暑期夏令营”;
2009年代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出席“2009两岸三地大学生经济管理热点问题论坛”;
2009年获得“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广东省二等奖;
2009年担任珠三角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2009年获批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创新基金资助课题项目:《金融危机对我国金融上市公司股价影响的实证研究》;
2009年参加第八届“中国市场研究 ‘宝洁’论文奖”;
2009年参加第二届GEP中国论坛征文(The 2nd GEP Conference in China on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2008年广东省软科学项目:《广东产学研结合创新机制研究》;
2008年“迎亚运规范羊城英语公示语”课题项目第一名:《广州旅游景点英语公示语的调查》;
2008年“广州大学城及周边地区高校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第一届研讨会”征文比赛二等奖;
2008年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十七大征文比赛三等奖;
2008年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交会论文大赛二等奖;
2007年国际经济贸易学院横向课题:《加工贸易梯度转移、产业转移与广东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2007年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调研大赛三等奖;
出版专著及发表论文:
【1】《广东产学研结合创新机制研究》著作,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年8月
【2】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小企业的困境与出路,暨南大学论文集,2009年4月
【3】金融海啸对金融上市公司影响的实证研究,当代经济,2009年
主要荣誉:
2007—2008年国家奖学金、一等奖学金、校三好学生标兵
2006—2007年国家奖学金、一等奖学金、校三好学生;
2009年蓝鸽奖学金;
2008—2009年校优秀学生干部;
2007—2008年校优秀团干;
2008年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十七大演讲比赛三等奖;
2008年广东省第三届大学生校园文化艺术节廉政文化征文大赛优胜奖;
2007年广东省迎奥运主题征文比赛三等奖;
2007年第八届全国大运会优秀青年志愿者;
学生工作:
珠三角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党建研究会宣传部部长;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校友总会记者;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校团委调研部;
自律委员会文化建设部部长;
韶关市曲江区大学生联盟主席;
班级组织委员;
五、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教授刘胜

刘胜,男,1968年8月出生,博士研究生,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党委副书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实验室――中药药理(外科)实验室副主任,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外科学学术带头人,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兼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同行评议专家、中华中医药学会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外科分会乳腺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中医药学会中青年学术研究会委员、上海市中医药学会外科分会委员、香港大学中医学院特聘教师。
近10年来,以乳腺癌术后、乳腺增生病和浆细胞性乳腺炎中医药防治的临床和基础研究为中心,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上海市科委、上海市教委、上海市卫生局等省部级项目6项,参加各级科研课题10 余项。在国内中医药研究领域较早应用乳腺癌肺转移、骨转移的裸鼠和小鼠动物模型以及DMBA诱导大鼠乳腺不典型增生、乳腺癌等模型,在国内较早开展了中药对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信号转导网络影响作用的研究。
研究成果先后获1995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技成果三等奖、1996年上海市卫生局科技进步二等奖、1996年度上海市中医药科技成果二等奖、1997年上海市临床医学成果奖二等奖、1998年上海市临床医学成果二等奖和2005年上海市医学科技成果三等奖等国家级、省部级科技进步奖。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项。主编、副主编《乳房病研究新进展》、《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指导丛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现代中医乳房病学》等著作,作为编委编写《简明中医外科处方手册》等著作,发表论文30余篇。指导博士研究生3名,硕士研究生13名。曾获上海市高校优秀青年教师、上海市银蛇奖提名奖、新长征突击手、上海市卫生系统世纪新人奖等荣誉称号,为曙光学者、上海市医苑新星、上海市高层次中医临床人才培养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