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岑溪市南渡镇南渡镇位于岑溪市西南面,东邻大隆镇,西接容县六王镇,南与吉太乡接壤,北与马路镇毗邻,距市区20公里。全镇总面积17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520公顷,其中水田1100公顷,辖20个村民委员会,1个社区委员会,499个村民小组,有13800户,总人口7.1万元人。2003年农业总产值15266万元,工业总产值23436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34209万元,财税总收入42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082元。
南渡镇交通便利,国道324线和南渡至水汶二级公路在镇区交会,分别向延伸镇境西北和东西,2001年实现道路村村通,全镇已形成便利的交通网络。岑溪市第一大河——黄华河由镇境东向北贯穿。通讯发达,程控电话、移动和联通信号覆盖全镇95%以上,21%的农户安装了程控电话,建成卫星地面接收站18个。镇区面积2平方公里,城镇建设发展迅速,1995年被国家建设部评为“全国小城镇建设试点镇”,小城镇建设初具规模。全镇21个村(社区)委会已建成并使用钢筋水泥结构办公楼;全镇有中学5间,小学47间,中高考成绩显著,卫生医疗水平居全市各乡镇前列,建有宣传文化站一座,镇图书馆被评为全区一级图书馆,藏书1.3万元册,文化娱乐设施齐全,有岑溪市“文化之乡”的美誉。镇境内有邓公庙、关帝庙等省、市级文物胜迹,在建以龙颈亭、桃花观赏园等为景点的龙颈公园。其中坐落在镇区内、远近闻名的邓公庙,最有历史艺术价值的是四根蟠龙柱,每根高5.4米,直径40厘米,四条蛟龙雕工精细,形态威猛,精美堂皇,是广西唯一仅存的古代木雕龙柱,十分珍贵,自治区人民政府于1994年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江苏省溧阳市南渡镇

南渡镇是千年古镇,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即有南渡之名。晋惠帝永兴元年(公元304年)在镇南古城村设平陵县治,春秋年间,伍子胥投奔吴国,路遇史贞女乞讨浣纱浆果腹,史贞女投水濑江,舍身相救伍子胥的美好传说源出于此;唐代著名诗人孟郊在溧阳任县尉时曾在南渡郊区的"射鸭堂"处写下著名诗篇《游子吟》一直为后人传颂。
南渡镇位于溧阳市地域中心,苏、浙、皖三省交界,104国道横贯南北,胥溪大河流经东西,交通发达、商贸云集。距南京、镇江、常州、无锡分别为100公里左右,距上海、杭州为200公里左右,距南京禄口国际机场仅60公里,正在建造中的宁杭高速公路和铁路都将经过南渡镇。南渡胥溪大河为六级航道,正在规划拓宽,驳船可上溯安徽,下达太湖、上海,镇设有港务处,为重要集散中转港口。
全镇现辖60个行政村和6个居委会,总面积为110.8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358.3公顷、总人口为6.98万人、集镇建成面积为2.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万人。
近年来,各项社会事业和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小城镇建设步伐不断加快,人们的文明意识不断提高。先后被评为:江苏省首批29个对外开放卫星镇之一,江苏省群众体育、群众文化先进镇、江苏省小城镇建设试点镇、江苏省集镇绿化达标镇、江苏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乡镇、江苏省现代化新型小城镇、国家教委、国家科委"九五"重点课题中、小、幼现代化科技教育实验基地。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胥溪河畔这座古老而崭新的小城镇,将敞开胸怀,接纳来自海内外的八方宾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