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字纸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2-05-14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游字纸是福建省连江县透堡文化人独特的文化娱乐活动。古人惜墨似金,尊字纸如目。通过这一活动,唤起人们对文化教育的重视,对文化人的尊重。这项活动始于何时已无可稽考。到清代已很盛行。

嘉庆间,透堡文人黄孝彩、杨廷信等还组建“惜字社”,在主要街道设6处字纸炉,以供人们抛放字纸。文昌祠还专门雇人在街巷拣拾有人随意抛撒地上的字纸,投放于纸炉内烧成灰,然后把各纸炉的纸灰集中装在一个特制的水藤箱内,待每年农历正月十八日,由2人抬着纸灰箱穿街游行,并请吹班助乐,由锣、号开道,随后执事、回避木牌,学子文人列队奉香欢送。仪队游到拱头村(今属马鼻镇),把纸灰箱安放在事先雇好的船只上,驶进大海把纸灰箱抛入大海中。民国时期这一活动时断时续,新中国成立后停止。

20世纪90年代后,作为一项传统文化教育活动重新启动,但活动内容和形式都有较大改变。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