敛散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2-05-14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词目】敛散

【读音】liǎn sàn

【释义】聚集与发散。古代指国家对粮食物资的买进和卖出。

【出处】语本《管子·国蓄》:“夫民有馀则轻之,故人君敛之以轻;民不足则重之,故人君散之以重。” 宋·王安石《乞制置三司条例》:“货贿之有无不可以不制,而轻重、敛散之权不可以无术。”

【示例】《明史·靳学颜传》:“ 宋则准民间正税之数,取二十分之一以为社。诚仿而推之……著为令,而岁岁修之,时其丰歉而敛散之。” 清·黄六鸿《福惠全书·杂课·积谷》:“敛散出易之际,尤其留心。”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