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巴亚马逊鹦鹉(学名:Amazona leucocephala)是典型的攀禽,对趾型足,两趾向前两趾向后,适合抓握,鸟喙强劲有力,可以食用硬壳果。羽色鲜艳,外表帅气。体长依照不同亚种分别为30到34厘米,喙钩曲,上颌具有可活动关节,喙基部具有腊膜。肌肉质舌厚,善仿其它鸟声和人语言。羽毛艳丽,具粉绒羽。晚成雏。通常成对或是小群体活动,主要的食物为水果、浆果、种子、坚果、花朵以及植物嫩芽等。分布于巴哈马,开曼群岛和古巴。列为《华盛顿公约》保护级别附录一,是濒临绝种的一级保育类鹦鹉。
中文学名:
古巴亚马逊鹦鹉
拉丁学名:
Amazona leucocephala
别称:
古巴亚马逊鹦哥,古巴白额鹦哥
界:
动物界
门:
脊索动物门
纲:
鸟纲
目:
鹦形目
科:
鹦鹉科
属:
亚马逊鹦鹉属
种:
古巴亚马逊鹦鹉
亚种:
4种
命名者及时间:
Linnaeus, 1758
英文名称:
Cuban Amazon
英文名称:
Bahamas Parrot
英文名称:
Caribbean Amazon
英文名称:
Cuban Parrot
目录
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分布范围繁殖方式亚种分化保护级别
外形特征
古巴亚马逊鹦鹉(31张)
古巴亚马逊鹦鹉依照不同亚种,体长分别为30到34厘米,体重240-262克。鸟体为绿色,每片羽毛外均有黑边;前额、头顶、眼睛周围的区域为白色;脸颊、喉咙、胸部均为粉红色;耳朵附近的覆羽为深黑色;下腹部有暗红色的羽毛分布;主要飞行羽和翅膀的边缘为蓝色;尾巴内部的羽毛为黄绿色;鸟喙为腊白色,虹膜为红棕色。
共有4个亚种,主要差异在于头部、腹部的毛色的不同。指名亚种成鸟深绿色,腹部斑纹更广泛,红喉更深;开曼岛亚种成鸟更黄或绿,具有较明显的扇形羽毛,胸部和臀部带有蓝色,白色头只限于额头部位,颈部两侧的绿色从脸颊部位分离咽喉的红到腹部较广泛,个体的体形也较大;开曼巴克岛亚种总体呈黄绿色,成鸟有更明显的栗色的腹部斑纹,脸颊和喉咙颜色更深,体形较小;巴哈马亚种腹部的斑纹小或没有斑纹,头部白冠向后延伸的更深远,直达眼先和上层脸颊,尾巴基部少红色,体形较大。[1]
生活习性古巴亚马逊主要分布于山区的森林中以及低纬度的林区,尤其喜好针叶植物,偶尔也会到农耕区或是果园觅食。在繁殖季节古巴亚马逊通常都是成对行动,偶尔会聚集30只左右的群体,在比较偏远难接近的地区并不会特别胆小,但是在常被猎食或是捕捉的地区就会变的相当谨慎小心。叫声粗哑非常吵杂,尤其是在飞行的时候,但是觅食的时候则相当安静。
古巴亚马逊主要以种子、水果、浆果、坚果、花朵、松果、叶子以及植物嫩芽为主。偶尔也会到农耕区觅食谷类、以及到庭院或是果园中寻找水果等。[2]
分布范围古巴亚马逊鹦鹉分布图
[3]
分布于古巴岛的东部以及中部、巴哈马群岛、开曼群岛等地。[4]
繁殖方式在野外的繁殖季为3月8月,,筑巢在树洞中,也使用啄木鸟的巢穴及白蚁窝,每次约产下2到5枚卵,孵化期间26到28天,幼鸟羽毛长成约8周,幼鸟离巢后仍然会跟随亲鸟生活一段时间。
人工饲养仅有少数的繁殖数量,母鸟2岁后才会繁殖,公鸟则须3年, 但还是宜等至成熟点繁殖较理想,巢箱宽度至少等于它们身体的长度,深度至少体长的3倍高,4、5倍高,入口最好比身体厚度窄一些,繁殖期对饲主可能有攻击性,繁殖期间最好将不必要的干扰降自最低,因为亲鸟领域性强且对于饲主检查巢箱很敏感,一窝通常生2-3枚卵,孵化期约28天,幼鸟约在8-10周时羽毛长成。古巴亚马逊生性较一些大型亚马逊害羞,比较容易有紧迫与惊慌的状况,也与人较不亲近,但人工繁殖鸟则不太会有这些问题,提供完善的饮食与环境是成功饲养的成功方法。[2]
亚种分化古巴亚马逊鹦鹉(4种)中文名称拉丁学名1
古巴亚马逊鹦鹉巴哈马亚种
Amazona leucocephala bahamensis
2
古巴亚马逊鹦鹉指名亚种
Amazona leucocephala leucocephala
3
古巴亚马逊鹦鹉开曼岛亚种
Amazona leucocephala caymanensis
4
古巴亚马逊鹦鹉开曼巴克岛亚种
Amazona leucocephala hestern
[5]
保护级别古巴亚马逊是濒临绝种的亚马逊鹦鹉,与它血缘相近亚种约有4种,都是一级保育的种类,原生种已不多见,其它亚种人工饲养数目上更是稀少,在1988所做的数量调查,所有亚种加起来只有5000只上下,藉由人工繁殖与栖息地保护、防止盗捕是保育团体正在做的复育工作。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ver 3.1 2009年濒危物种——近危(NT)。[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