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语之盗,君子警惕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2-05-14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基本信息【作品名称】《言语之盗,君子警惕》

【作品出处】孟子

【作品年代】战国时代

【文学体裁】古代散文

作品原文言语之盗,君子警惕

士未可以言而言,是以言饴①之也;可以言而不言,是以不言饴之也。是皆穿富之类也。

作品注释①饴(tian):探取,获取。

作品译文士人不该说话的时候说话,是用言语来套取人;该成话的时候不说话,是用沉默来套取人。都是钻洞爬墙的小偷行为。

作品读解孔子也说过类似的话:“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之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论语•卫灵公》)

同样是该.不该说话的问题,在孔子那里还只是“失”,属于智 与不智的范畴。可是,到了孟子这里就成了“话”,属于仁与不仁 的范畴了。

这是有时代发展因素在内的。

孟子时代,游说风起。“展开谈天说地。,来诱拿云捉雾人” 摇唇鼓舌之士,心术隐伏,欺世盗名,无异于窃人财物。孟子因 此而深恶痛绝,斥之为钻洞爬墙的贼,与孔子所谴责的色厉内荏 者一样了。(子曰:“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与?”)

口是祸之门,舌是斩身刀。

说与不说,颇费斟酌,弄不好,进退不是人。所以,还是东方朔那‘非有先生”的四个字深中肯綮,道出了千古尴尬——

“谈何容易”。

这是从“说”的一方面来看。而我们既然知道当不当说有这些讲究,知道有这种通过语言和沉默来套取人的“穿窬之类”存 在,那我们就应该知道,这种“穿窬之类”的言语之盗很可能就 在我们的身边,在我们的周围活动着,一有机会,就干那钻洞爬墙的勾当,钻你语言的洞,爬你思想的墙。所以,我们一定要提高警惕,严防这种专门以语言和沉默为手段来套取,诱惑你的贼。 比如说,当有人居心叵测地来和你套近乎,冠冕堂皇地来找你 “谈话”时,你就一定要警惕:是不是那“穿窬之类”皮笑肉不笑地向你走过来了呢?[1]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