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王湿婆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0-27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名称:舞王湿婆

作者:佚名

时间:约公元十一世纪

材质:青铜

规格:高约98厘米,宽83厘米

现藏地:印度新德里国立博物馆。

简介:

公元七世纪到公元十六世纪,印度教艺术进入了异常繁盛的时期。印度教有三大主神:梵天、毗湿奴和湿婆,他们和他们的化身大量出现在这一时期的印度雕像作品中,并以湿婆的形象最为常见。典型的湿婆形象有许多种典型而固定的姿势,成为古代印度宗教和艺术传统相结合的典范。在印度教的佛经中,湿婆头戴“火焰冠”,是主宰破坏和生殖两种权能的神,生有三只眼和四只手臂。他终年在喜马拉雅山苦修行,学会跳舞,成为刚柔两种舞蹈的创造者,后被尊为“舞王”。当他翩翩起舞时,三只眼睛睁开,分别洞察过去、现在和将来;四只手臂轻轻舒展,前两臂作印度教典型的姿势,后两只手分别持小鼓和火焰。这一尊《舞王湿婆》就是湿婆雕像中“舞王相”姿势的典型作品,它被认为是印度湿婆雕像艺术中最富有神秘主义哲学意味的艺术品之一。在这尊雕塑中,湿婆的舞姿被刻划得十分优美,他轻抬左脚,右腿独立于火焰的光环之中,脚踏一个小人,表现出“时间征服者”的意味,那火焰的光环则象征着生成、保存、毁灭的轮回循环过程。整尊雕像十分富于节奏的美感,舞蹈的湿婆被塑造得精美绝伦,显得神采飞扬。同时,雕像还体现了永恒的运动和泰然的神情的统一,辐射状张力和光环约束之间的统一。这种运动中的静止,恰恰符合了印度教中在变幻中永恒的思想。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