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眼鳟(Squaliobarbus curriculus)属鲤形目,鲤科,雅罗鱼亚科,赤眼鳟属。俗称:红眼棒、野草鱼、醉角眼、红眼鳟、红眼鲮。
体长,略呈圆筒状,腹圆,后端稍侧扁。头呈圆锥形,吻钝,口呈弧形。外形酷似草鱼,唯眼上半部具红色斑而得名。上颌两侧有2对极短小的须。下咽齿3行,顶端稍呈钩状。眼大,近吻端。体背深灰色,腹部浅黄,体侧及背部每个鳞片后缘有黑斑,组成体侧的纵列条纹。背鳍深灰色,尾鳍后缘呈黑色,其它各鳍灰白。
赤眼鳟为中层鱼类,喜欢栖居于江河流速较缓的水域和湖泊。河水上涨时进入小河中,生殖期集群活动。幼鱼常在江湖沿岸浅水中觅食,食性杂,以藻类和水生高等植物为主,兼食水生昆虫、小鱼和卵粒,以及淡水壳菜等。生长速度较慢,个体不大,3冬龄时体重不满半公斤,最大个体仅有2-2.5公斤。2龄达性成熟,生殖季节在5-8月,一般在支流沿岸有水草的区域产卵,间或也有在浅沙滩上产卵的。
我国除青藏高原外,各大小江河及湖泊均产。国外见于朝鲜及越南。
在天然水体中分布广,是一种常见的食用鱼,肉质近似草鱼。每百克可食部分含蛋白质16.1-17.1克,脂肪1.3-1.6克,碳水化合物2.4-3.4克,热量90-92千卡,钙64-89毫克,磷183-223毫克,铁0.6-0.9毫克。其肉入药鲜用,具有暖中和胃的功效,主治反胃吐食、脾胃虚寒、作泻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