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口西关清真寺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2-05-16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基本信息张家口西关清真寺地址:河北省张家口市西关

邮编:075000[1]

简介经商来张居住的回民。公元1429年筑张家口堡(下堡)。1613年筑来远堡(今为上堡市圈),张家口就是在这“两堡”上发展起来,成为蒙汉民族贸易交往的中心,以后逐渐发展成为塞北重镇,工商巨埠。张家口成了牲畜、皮毛等商品转运集散的必经之路。回族善于经商,在此兴旺发达的贸易环境的吸引下,山东、河北、河南及西北的回民,先后纷纷来此定居下来。或搞分蒙交易;或赶着骆驼做长途贩运;或做牲畜交易,还有经营皮毛、畜产品、制造业(皮毛作坊或鞍韂马具作坊),或做饮食业及挑担小本生意。回民迁入张市最多的一次是京张铁路修通后(民国初年),张家口开发了桥东区(火车站在桥东区)。河北省大厂、三河县及北京市回民先后迁来,形成了土尔沟的“京东坊”。

直到解放前后张家口市内回民来源仍有“三大流”之称:即“西北坊上”(指陕、甘、宁),“京东坊上”,及“本地坊上”(指早期来张的回族)。 张家口回族建寺的年代,基本上就在迁人的年代。解放初期张家口市共有清真寺11座。其中市内6座,宣化城5座。

西关清真寺于清雍正年间(1723 —1735年)下堡(现堡子里)的西关人口繁衍增多,教务活动也日益频繁时建。教民多为本地人,即元、明、清以来久居张市及其近县(怀来县,琢鹿县)的,其“高目”有肖、郑、来、王等姓,如肖姓(大户)便是明末清初来张逃荒的河北沧州肖家庄人氏。

当时教民捐资兴建了清真寺,占地约2.5亩,有房48间,为张市最早的清真寺。[1]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