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尔文地雀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2-14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达尔文地雀(Darwin′s finches)

加拉帕戈斯群岛上4属,14种雀科鸣禽的统称。因最初于1835年9、10月间达尔文环球航行到此时首先发现,故名。14种雀分布在群岛的13个岛上,各岛分别具有其中的3~10种。它们形态上大同小异(主要是喙的差别较大),但都与南美大陆的种类相似。根据现有材料推测,祖种地栖、以种子为食,来自南美大陆,通过地理隔离,逐渐分化发展成4属,14种。4属代表3个支系(图)。第一支是地雀属(Geospiza),包括6个种,其中3个种:大地雀(G.magnirostris)、中地雀(G.fortis)、小地雀(G.fulginosa),仍保持着祖种地栖、食种子的习性,但喙已分化为大、中、小三型,分别食大小不同的种子;1个种(食掌雀G.difficilis)虽保持地栖习性,但已改食仙人掌;还有两个种即锥嘴掌雀(G.conirostris)和爬掌雀(G.scandens)则完全栖于并取食仙人掌。第二支是树雀属(Camarhynchus),亦包括6个种,皆为树栖,除1种食果树雀(C.crassirostris)食植物的果实和芽外,其余5种均食昆虫,此5种除分化为大树雀(C.psittacula)、中树雀(C.pauper)、小树雀(C.parvulus)分别吃大、小不同的昆虫外,还有一种爬树雀(C.helioates)和一种啄树雀(C.pallidus),取食树皮下的昆虫,其中啄树雀能把仙人掌刺含在嘴上,钩食树皮缝内的昆虫。第三支包括两属不同的莺雀—阿列布莺雀(Certhidea olivacea)和可可岛雀(Pinaroloxias inornata)——二者均树栖食虫,喙较细弱,形体似莺。“达尔文地雀”的发现,是促使达尔文从神创论者转变为进化论者的重要事实之一,也是物种通过地理隔离、导致生殖隔离而形成新种的典型例子。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