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文名称:
Hetian
和阗指的是中国著名的一种软玉。最初是因其产于古代的和阗而得名,古时的和阗就是现在的和田.
中国新疆和阗玉,在地质学上最初由法国矿物学家德穆尔经过检验测定为软玉矿石。而大多数人尚不知道它产出的具体地点。尽管有大量的史书和出土文物中的玉器,都能说明从新石器时代,甚至更早一些时候,和阗玉便沿占丝绸之路源源不断地流人中原,但人们总认为和阗玉就出在和田,究其原因有二:其一是和田地理位置在昆仑山脉中部,也是维吾尔族较集中的地区,从某种意义上讲,具有一些代表性。二是和田喀什玉龙河所产的“羊脂玉”,尽管产量有限,但毕竟是和阗玉中的极品。因此“和阗玉”的名称就成了广告中的商品一样,无论产在何处或在何地购买的原料一律都惯用“和阗玉”这一名称。近40年来,在中国境内沿昆仑山及阿尔金山一带,西起塔什库尔干,东至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且末县、若羌县。再往东延伸至青海省的格尔木,延绵数千公里,除和田外发现了大量的透闪石矿,如塔什库尔干的安大力塔格、叶城县的米达玉矿、于田县的阿拉玛斯玉石矿、且末县的塔特勒克苏玉矿、塔什萨依玉矿、龙努斯萨依玉矿、若羌县的塔什布拉克、英格里克、青海的野牛沟等等。其中蕴藏量最大的矿区当属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且末县。在国家下令限量开采的情况下,每年仍产上百吨上等级的优质玉料。在国家实行计划分配时期,从轻工部工艺美术总公司每年下达的分配指标看,且末县的玉石产量占整个“和阗玉”产量的百分之七十。1971年北京老艺人莫英等再次来到且末购买玉石,才引起当时县领导的重视。1972年且末县组织了一个探矿小分队,从此且末县软玉矿在沉睡30多年后,再次拉开了大开发的序幕。
1973年由国家轻工部投资正式成立了且末县玉石矿。在30多年的开采中,累计采玉达3000多吨。“和阗玉”不仅在中国乃至全世界都是属于稀有矿种之一。
和阗玉在世界上久负盛名,称誉和阗玉琢制的中国玉器为"东方艺术",视为珍品收藏。在宝石界把和阗玉作为世界软玉之首,它优良的质地,独特的羊脂玉,典型的成矿地质条件,都具有世界性意义。
和阗玉由于它的优良玉质,几千年来在中华民族中形成了全民族爱玉、崇玉、尊玉的民族心理。三千多年以来,玉的质地、形状和颜色一直启发着雕刻家、画家和诗人们的灵感。"和田玉从七千年前的新石器开始流传,经久不衰,称誉古今中外,在中国和世界上具有独特的地位。以和田玉雕琢的精美玉器,具有独特的中国气魄、艺术风格和浓厚的东方民族特色,在世界上被誉为"东方艺术",是人类艺术史上的辉煌成就和世界文化艺术宝库的珍贵遗产。
和阗玉在我国有70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玉文化的主体。和田玉由于质地十分细腻,所以它的美表现在光洁滋润,颜色均一,柔和如脂,它具有一种特殊的光泽,介于玻璃光泽,油脂光泽,蜡状光泽之间,它以精良细腻的质地,纯净怡人的色泽,"体如凝脂,精光内蕴,质厚温润,脉理紧密,声音洪亮",在传统玉石中占据着首屈一指的地位。和田玉中首论"羊脂"。羊脂玉质地细腻,"白如截脂",特别滋蕴光润,给人以一种刚中见柔的感觉。这是白玉子玉中最好的品种,目前世界上仅新疆和田有此品种,产出十分稀少,极其名贵。
和阗玉的开发利用,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用和阗玉制成的玉器,具有浓厚的中国气魄和鲜明的民族特色,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珍贵遗产和艺术瑰宝。
和阗美玉巧夺天工
秋石
和阗玉产自海拔4500米左右的昆仑山上,因其矿体平行断裂分布,这里产出的白玉在世界透闪石中绝无仅有,其青玉、青白玉、墨玉、黄玉也极为少见。
在古代关于和阗玉奇石的记载曾轰动一时。西汉张骞两次奉汉武帝之命出使大月氏,在于阗一带登崇山峻岭而“穷河源”,在天河边拾得几块玉质奇石献给汉武帝,令朝野上下叹为观止。
和阗,古称于阗,是昔日古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镇。它南倚号称“万山之祖”的昆仑山,北临黄沙漫漫的“死亡之海”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在古城的东西两侧各有一条发源于昆仑山的玉河穿过,复杂的地质结构和独特的地形地貌,使这块古老的土地因出产美玉而名扬天下。
和阗玉历来就是皇宫贵胄们的专用之物,它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从历史上看:商周的礼器、秦代的玉玺、汉代的玉衣、唐代的玉莲花、宋代的玉观音、元代的渎山大玉海、明代的子刚牌、清代的大禹治水玉山等这些不可胜数的国之瑰宝,无一不是用和阗玉雕琢出来的。
在距今6000多年的关中地区仰韶文化遗址就曾出土过和阗玉器。成书于春秋战国时代的《穆天子传》以及著名的《山海经》也都有关于和阗玉的记载。相传周穆王西行巡狩时,登昆仑山而赞叹:“惟天下之良山,宝玉之所在。”在西汉以后有关昆仑山产玉的记载更是不胜枚举。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古人面对不同的产地、质地、色彩、光泽、声响等特性殊异的各种玉材的真假鉴定中,如何区分真玉和非真玉成为一个难题。但是,由于质地温润是和阗玉的重要特征之一,不为其它地区的玉石所具备,且和阗玉质地缜密、坚硬细腻,其硬度为摩氏6.5至6.9度,其矿物粒度一般在0.01毫米以下,矿物形态主要为隐晶及微晶纤维柱状。故和阗玉仅次于黑金刚石,是宝石中硬度最高的。
我国产玉的地方很多,但“贵重者尽出于阗”(《天工开物》)。古籍中记载玉产地最多的《山海经》中,据今天检索约有一二百处之多,而在这一二百处玉产地中著名的当数和阗玉(杨伯达《中国和阗玉》序)。
我国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已故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沈钧儒老先生,收藏有世界五大洲的名石千余枚,对和阗玉质奇石尤为珍爱,如今这些奇石已被中国国家博物馆作为馆藏珍品陈列。
收藏印石看门道
一凡
如今收藏市场上喜藏印石者众多,色泽艳丽、雕工精湛的田黄、鸡血、芙蓉、封门青等上品印石,既可玩赏,又能增值,以致石价猛涨。
双休日,印石爱好者挤进古玩市场,一掷千金欢喜而归。但有人发觉花数千元买的高档芙蓉、封门青、黄冻、彩石,回家后常常会“变脸”,特别是印石上那若隐若现的裂痕更让藏者烦恼。上品印石与高档瓷器一样,开裂为大忌,瓷器尚可修复,裂石则不然,开裂的印石如同鸡肋,令人嚼之无味,弃之可惜。笔者把玩印石已有年头,略识择石门道。
一看雕工
俗话说,佳石配精刻。但当今市上,不少新刻印纽,大都为行货,造型恶俗不堪,粗制滥造,古兽比例失调,薄意雕工简陋,无艺术性和收藏价值可言。因此,选择寿山印纽应以古朴浑厚、古兽神态生动、打磨抛光到位者为佳。
二看品相
看印章上是否有裂缝。市售寿山“佳石”大多浸油,吸饱油汁之石,光鲜夺目,裂缝隐匿,购石回家少则一日,多则数日即“水落石出”,裂缝渐现。买封门青石更要当心,一方无裂缝上品封门青,索价动辄十余万元。 不是夸张,新坑封门青十石九裂,售前皆于滚烫蜡液中浸上一层厚蜡,但刮去蜡衣,裂缝狰狞。选择上品寿山石应先擦干油迹,在日光下,双手用力挤压石章,有油痕线显现,即裂缝也,一目了然。也可用强光手电透视石体,息气静心,反复搜寻,强光下色线偏深,或有异常光痕者即有裂缝隐患。或将印石之面侧向日光,从反射光中寻找裂缝,手持印石慢慢转动石面之角度,裂线往往与石体反光不同,稍稍深而无光。笔者为规避裂石,喜好物色有上佳薄意雕工的白芙蓉石,因裂缝已处理于画面中,即使再有裂痕,动手修饰数刀则了无痕迹。
三用手感觉
凡遇新品种印石,可暗中用指甲划一下石面,如见白痕,属粉石,劣不可取。遇昌化鸡血石手感太沉重者,含硅量大,石面无法抛亮,如用铁钉划不动的,便是血石中劣等货。遇色彩鲜艳之石,应仔细审察,色泽是否自然且由内透出,如色泛于表面,色彩奇怪、生硬,偏色且分布不均,石内泛白花,石缝处有焦色结聚、沉淀,则为染色石无疑。
曾听著名篆刻名家说:“选择印石,应首先观察它的透明和匀洁程度。一方印石透明度越高,那么匀洁的程度相对也高;石质越是洁净,纹理就必然细腻,细腻则易于受刀。其次,印石无论产于何地,都应以老坑为好。老坑的印材历昃茫允时厝荤敲埽裼∈谕该髟冉嗟那疤嵯拢σ苑至柯灾匦┪谩S行崃考丁∈词乖偻该髟傧附啵膊蛔阄螅椅翱?根本无法镌刻者)、新坑无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