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白龙潭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2-05-16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桃花源白龙潭》写于1676年(康熙丙辰),是重游黄山时所作,时年三十六岁。汪世清先生云:首句中的“高人”是指白龙潭上桃源庵的住持冰琳和尚,这诗便是写给他的。

作品名称:

桃花源白龙潭

创作年代:

清朝

作品出处:

黄山八胜画册

文学体裁:

五言诗

作者:

石涛

目录

作品原文作品简析作者简介

作品原文桃花源白龙潭

高人修白业,朝对白龙潭。

石上呼龙出,岩前构草庵。

何以疗晨饥,采药常盈担。

种桃不计岁,面壁遗尘贪。

只明峰六六,莫辨径三三。

从人问迷津,号手当指南。

伊予忆仙源,梦寐怀幽探。

辗转忽十载,春风乘舆篮。

有幸晤芳躅,握手成长谈。

一听鸣弦泉,再坐十笏龛。

到此积虑消,胜览如沉酣。

出阻在幽境,历险固所甘。

天都晦风雨,何日舒晴岚?

飞步出空外,鸾鹤与同骖。[1]

作品简析中年的石涛写的诗更上一层楼,诗意明白流畅,末四句更是奇思如云,读之令人逸兴遄飞。全诗十四个韵脚,用十三覃,无一出韵。石涛写诗,在用韵上也一丝不苟。

所题画见《黄山八胜画册》第三册。款题“桃花源白龙潭口口冰琳上人。苦瓜相尚济。”冰琳,法名不详,黄山桃源庵僧。1669年(康熙己酉),曹鈖游黄山,即冰琳为之导引。诗中有“辗转忽十载”之句。石涛初游黄山在1666年(康熙丁未),越十年为1676年(康熙丙辰)。[1]

作者简介

石涛:(1630一1724),明末清初的“清初四僧”之一。中国清代画家。僧人。作画构图新奇。无论是黄山云烟,江南水墨,还是悬崖峭壁,枯树寒鸦,或平远、深远、高远之景,都力求布局新奇,意境翻新。他尤其善用“截取法”以特写之景传达深邃之境。石涛还讲求气势。他笔情恣肆,淋漓洒脱,不拘小处瑕疵,作品具有一种豪放郁勃的气势,以奔放之势见胜。[2]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