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兔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2-14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穴兔分布于欧洲西部、北部和非洲摩洛哥、阿尔及利亚等地。它的体长为35—50厘米,尾长4—7厘米,体重1500—3000克。背部体毛为棕色,腹部为黄白色。耳朵较长。眼睛很大,位于头的两侧。尾短,略呈圆形。腿肌发达而有力,前腿较短,具5趾,后腿较长,具4趾。

中国的家兔由穴兔经人工驯化而成。我国的野生兔类在家养条件下难以繁殖,所生的幼兔患佝偻病。它们长大后没法繁殖,繁衍后代;然而穴兔类在家养条件下繁殖并不困难。

为什么说家兔是由远在万里之外的野生穴兔驯化而成的呢?通过两者头骨的对比,可以看出家兔头骨翼内窝(后鼻孔)极窄,其两侧壁(翼蝶骨的翼突)向里弯曲,而颚桥却相对较长,这些和穴兔的头骨非常相似,说明家兔是由穴兔衍生的典型后裔。家兔与我国的野兔的头骨相比,在某些构造上明显有别,说明家兔不是起源于我国的野兔,由于我国和亚洲各地均无野生穴兔和穴兔化石的报道,说明穴兔是由亚洲之外引入的。

中国在先秦时代即已饲养家兔。由于我国与欧洲的交通自先秦时代(公元209—255年)已开始,此时我国尚未掌握航海术,主要是通过“丝绸之路”陆路交通经商的,当时已将狮子、犀牛、长颈鹿等大型兽类运到我国,供宫廷观赏和享用,因此运穴兔来我国也很自然。

由于欧洲驯养穴兔并且能在家养条件下繁殖,最早是在16世纪,而我国引入穴兔是在先秦时代,远在欧洲驯养穴兔成功之前,因此,当时引入我国的应该是野生的穴兔而不是已驯养成功的家兔。估计当时引入后,未能流传民间,更非放野饲养,而是在宫廷内笼养,这可能就是自先秦以来,在我国从未发现有野生穴兔的原因之一。而且我国也有可能是驯养家兔最早的国家之一。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