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仲枝枯病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2-05-19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本病危害杜仲树枝干,引起叶片早落、枝条枯死,据在遵义杜仲林场的调查,枝枯病危害率达20%,感病指数为5。

症状病害多发生在侧枝上。先是侧枝顶梢感病,然后向枝条基部扩展。感病枝的皮层坏死,由灰褐色变为红褐色,后期病部皮层下长有针头状颗粒状物,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器。当病部发展至环形,引起枝条枯死。

病原病原菌是半知菌亚门、腔孢纲、球壳隐目、球壳孢科、大茎点菌属和茎点菌属。前者分生孢子器球形,有乳突状孔口,分生孢子梗单生,分生孢子较大,长椭圆形,单胞无色。后者分生孢子器埋生在皮层下,球形,分生孢子梗线形,无色单胞,分生孢子较小,卵圆形至长圆形。

发生规律病菌是一种弱寄生菌,常生长在枯枝上越冬。第2年借风、雨传播,从枝条上的机械损伤、冻伤、虫伤等伤口或皮孔侵入。在土壤水肥条件差,抚育管理不好,生长衰弱的杜仲林分中蔓延扩展迅速。病害严重时,幼树主枝也可感病枯死。一般4~6月份病害开始发生,7~8月份为发病高峰期。

防治方法促进林木生长健壮,防治各种伤口,是防治本病的重要措施。感病枯枝应进行修剪,连同健康部剪去一段,伤口用50%退菌特200倍液喷雾,也可用波尔多液涂抹剪口。发病初期,喷施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每10天1次,共喷2~3次。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