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 测绘遥感国家重点实验室 交通研究中心 教授基本信息杨必胜,男,1975年9月出生于安徽霍邱,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第二届武汉青年科技奖获奖者,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协会第二委员会第一工作组秘书(2008-2012)杨必胜
个人简历2007.12- ,教授,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2006.10-2007.12,副教授,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2002.10-2006.10,博士后,瑞士苏黎世大学,地理信息科学研究所
2001.8-2002.6,助理研究员,香港理工大学
2002.7,工学博士,武汉大学摄影测量与遥感专业
1999.7,工学硕士,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工程测量专业
1996.7,工学学士,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工程测量专业
1992.7,毕业于安徽省六安第一中学科研项目2009.1-2011.12,主持,基于模式识别的道路网数据LOD表达,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009.1-2011.12,主持,智能位置服务,湖北省重点自然科学基金
2009.1-2011.12,主持,空间数据多尺度压缩,留学回国人员启动基金
2007.6-2010.6,主持,基于动态信息的智能导航软件与应用系统,国家863计划
2008.1-2010.12,主持,城市路网时空信息的融合、可视化分析,教育部重点项目
2005.1-2007.12,主持,空间数据动态多分辨率网络传输关键技术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002.10-2006.10,主持,Algorithms for the progressive transmission of spatial data over the internet,瑞士苏黎世大学基金会 2006-2011,学术骨干,大城市交通拥堵瓶颈的基础科学问题研究,973计划项目 2006.1-2007.12,主要参加,机载激光扫描测量的应用研究,国家测绘局
2006.1.-2008.12,主要参加,城市交通系统时空模型与可视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006-2007,湖北省创新团队核心成员,智能地理 信息服务的理论与方法及其在交通领域的应用
2002-2005,第4课题主要参加,SPIRIT,欧共体研究方向杨必胜多年来一直从事三维重建、空间数据尺度表达与网络传输、移动位置服务(LBS)方面的研究工作,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课题。提出误差受控的空间数据多尺度建模方法,解决了空间数据的动态多尺度表达;提出空间数据的在线简化、表达与传输方法,形成了空间数据网络渐进传输的理论与方法。他在空间数据网络渐进传输的研究方向,已经被列为国家科技部“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为地球空间信息科学在中国进一步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杨必胜已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SCI论文13篇,SCI他引总数36次,合作出版专著2部,软件著作权1项;曾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和自然科学一等奖、美国摄影测量与遥感协会优秀论文一等奖、湖北省优秀博士论文奖。发表于《测绘学报》的“三维城市模型可视化研究”(杨必胜,2000)被引用101次,是《测绘学报》自1979年以来被引频次最高的前十篇文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