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从生产、加工、包装到消费都有着“非低碳”的种种因素。低碳食品是由具有最小温室气体输出的从田头到餐桌的整个食品体系链中所加工生产的食品。低碳食品体系是指包括生产、加工、包装和消费在内的各个主要环节建立具有最小温室气体输出的经济体系,是爱尔兰皇家科学院孙大文院士在2010 年7 月25 — 28 日由国务院侨务办公室、科学技术部、中国科学院、广东省人民政府在广州市共同主办的“第六届世界华人论坛”上做专题演讲时提出的概念[1][2][3][4]。低碳食品体系食品生产
作为食品体系链上端的食品生产环节主要包括农业和畜牧业生产。食品生产的温室气体排放主要来自畜牧业生产、农业活动、用水过度以及制冷气体排放。联合国粮农组织有关报告指出:大约有18%的人为温室气体排放来自畜牧业。因此肉类和奶制品不管是本地生产还是来自其他地方都是“高碳食品”。水产品的生产同样会产生大量排放量。而水果和蔬菜通常是低碳食品。因此建立低碳食品体系,首先要提倡低碳饮食,鼓励消费者选用低碳食品。
食品加工
食品加工是食品体系链的主要环节。低碳食品加工技术的重点应放在水资源和能源的优化管理利用和技术革新。食品加工是一个高水耗过程,企业要采取措施有效地减少用水量,污水的产生和废水的污染程度。能源在食品加工中同样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食品工业总能耗的近50%是用于将原材料加工成食品的过程。通过过程优化,操作技术革新以及合理安排工作计划等方法可以减少浪费和能耗。通过工艺创新也可有效地减少能耗。
食品包装
食品包装非常重要,然而过度包装会造成浪费。我们需要制定相关的食品包装政策法规,在不影响保护产品功能的同时,减少过度包装对环境的影响。首先需要根据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要求任何包装都必须依照可再利用、可再循环和可回收的原则,其次倡导避免过度包装。此外,发展新的食品包装材料对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同样重要。因此使用生态设计型和环境友好型食品包装材料可有效地减少碳排放,促进低碳经济发展。
食品消费
食品废弃物(包括食物浪费和过度消费)会在整个食品体系链上造成排放。我国每年浪费的粮食占粮食总产量的17%-18%。食物损失对环境造成了两类负担:在生产销售这些“多余”的食物所产生的排放;以及有机物垃圾填埋所产生的甲烷。食品废弃物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食品加工过程,餐饮服务场所,以及普通家庭所产生的垃圾。加工企业通过采取最大化回收食品加工废弃物的能源和生产有附加值的废弃物产品,有望在12个月内看到投资回报。餐饮服务场所可以通过优化采购、管理、生产和储存等环节和回收食品垃圾等简单的方法,避免浪费和减少食品垃圾的产生,降低潜在的食品垃圾管理成本。普通家庭的食物性垃圾,如果不能从源头上减少或者重复利用,堆肥将是一个重要的处理手段。建立低碳食品体系的措施第六届世界华人论坛上,孙大文院士呼吁中国建立低碳食品体系,鼓励尽量使用有机食品,通过饮食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并倡议通过国家立法的形式,建立食品包装法规,通过经济干预的手段征收碳排放税,并设置科技专项,建立若干低碳食品体系示范项目,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