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琰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2-05-21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人物介绍介琰,晋干宝《搜神记》、元赵道一《历世真仙体道通鉴》中人物,大约生活在三国时期。

相关事件介琰,出生地不详,在建安郡的方山,跟随着他的老师白羊公学习“玄一”“无为”等道家学说,能变化隐身。介琰曾去东海郡,期间经过吴国首都秣陵,与吴国大帝孙权认识了。孙权挽留住介琰,并给他建造了道观庙宇。一天之内,多次派人去问寒问暖。

介琰有时变成小孩,有时变成老头,没有吃的,也从不接受人们送去的饭菜。孙权想学他的道术,介琰因为孙权的妃嫔太多,所以过了几个月也没有教给他。孙权很生气,下令绑住介琰,让士兵用箭射他。箭射过去了,捆绑的绳子还在,却不知道介琰哪里去了。

原文记载介琰者,不知何许人也。住建安方山。从其师白羊公。杜受玄一无为之道,能变化隐形。尝往来东海,暂过秣陵,与吴主相闻。吴主留琰,乃为琰架宫庙。一日之中,数遣人往问起居。琰或为童子,或为老翁;无所食啖,不受饷遗。吴主欲学其术,琰以吴主多内御,积月不教。吴主怒,敕缚琰,著甲士引弩射之。弩发,而绳缚犹存,不知琰之所之。

——《搜神记·卷一》[1]

介琰者,不知何许人也。往建安方山,师白羊公杜必,受玄一之道,能变化隐形。常随师入东海,暂过吴,吴主孙权礼之,为琰起静堂。一日之中,数过遣人问起居。琰或为童子,或为老翁,无所食。琰不受饷遗。吴王欲学其术,琰以吴王内御,遂不传道法。吴王大怒,敕缚琰着甲辕,引弩射之,发而绳索独存,不知琰所之耳。

臣道一曰:道之在人,静默虚无,恬淡质朴,声色不能挠其志,名利不可汨其心。彼吴主安足与言道哉?惟此时介琰道成,已能变化隐形,返老复少,可谓“入军不避甲兵”矣。吴主以一旦之忿,欲杀之,何其陋邪?《道德经》曰:“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学者省之。

——《历世真仙体道通鉴·介琰》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