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两性母细胞瘤(gynandroblastoma)是卵巢良性肿瘤。至今国内外仅有数十例个案报道。虽然在病理形态方面有比较明确的诊断标准,但因其数量太少,对此瘤的生物学行为尚不十分清楚。
卵巢两性母细胞瘤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一)发病原因卵巢两性母细胞瘤的病因尚不明了。(二)发病机制1.大体检查 大多为单侧,直径6~20cm,大多在6cm以下。卵圆形,有或无包膜,表面光滑。切面灰黄、灰粉或棕色,多为实性,亦可有多房或囊性。
2.显微镜下检查 肿瘤含有支持细胞、间质细胞以及结构清楚的含Call-Exner小体的颗粒细胞、泡膜细胞。这些性索间质成分在肿瘤中相互混杂,而不是相互独立的成分。
卵巢两性母细胞瘤早期症状有哪些?1.盆腔包块 两性母细胞瘤多发生于单侧卵巢,平均直径6cm以下,通过仔细的盆腔检查及B超等辅助检查,大多数附件区实性占位性病变可以被发现。但是McCluggage等(1996)报道的一例肿瘤重1490g,体积达21cm×14cm×10cm。
2.内分泌变化 由于肿瘤由颗粒-泡膜成分和支持-间质成分组成,瘤细胞可以分泌雌激素,亦可以分泌雄激素,因此临床上出现内分泌变化的多种表现。
(1)雌激素影响:可以出现月经过多、绝经后出血等临床症状,以及子宫增大、子宫内膜增生性病理改变。
(2)雄激素影响:闭经、乳腺萎缩、多毛、声音低哑、阴蒂肥大等男性化症状,会在部分患者出现。
(3)亦有男、女性症状均存在或先后出现症状者。
由于肿瘤十分罕见,临床上出现的内分泌紊乱症状较难以与其他类型的卵巢性索间质肿瘤加以鉴别,术前诊断十分困难。
病理诊断的要点是:肿瘤组织内必须同时含有支持间质细胞成分和颗粒-泡膜细胞成分时,才能被确诊。其中的颗粒细胞成分主要为成人型颗粒细胞瘤,鲜为幼年型颗粒细胞瘤。McCluggage曾报道的1例不仅体积大,在肿瘤构成上突出的为幼年型颗粒细胞瘤成分,还有异源性肠上皮腺体,这在以往的文献中是未被报道的。
血清中抑制素(inhibin)及MIC2抗体的出现,均可提示成人型或幼年型颗粒细胞瘤的存在,对术前分析、诊断或许是有益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