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概况长岗坡渡漕
长岗坡渡槽位于广东罗定市罗平镇长岗坡上,距镇中心约1里路,有“广东红旗渠”之称,素有“北看红旗渠,南看长岗坡”之美称,渡槽全长达5200米,宽6米,有133个桥墩、132个跨拱,最高一个墩高达37米,拱的最大跨度达51米,渡槽两边设有行人道。渡槽凌空飞架横跨在长岗坡上,宛如天上银河、巨龙游动,气势壮观雄伟。
国家有关部门发布的“2009年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重要新发现”中,广东有10处入选;地处粤西边界的罗定市有两处近现代重要史迹代表性建筑类重要发现———第一初级合作社旧址和长岗坡渡槽名列其中。
显著成就被誉为“广东红旗渠”的长岗坡渡槽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广东水利工程的大手笔,它以巨龙般的身躯,把上
游的泷江河、太平河水引入金银河水库,滋润着下游20多万亩农田,罗定盆地从此变成了旱涝保收的“天府之国”,罗定因此也连续摘取“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随着金银湖饮水工程的竣工,长岗坡渡槽还源源不断地为城区居民提供干净的“放心水”,当地30多万群众一直受惠。更为神奇的是,渡槽建成29年多来没有出现过一次渗漏,从未大修,工程质量过硬。
说起渡槽,它曾经在上世纪的神州大地红火过一阵子。渡槽又称高架渠、输水桥,通常架设于山谷、洼地、河流之上,用于通水、通行和通航,用来把远处的水引到水量不足的城镇、农村以供饮用和灌溉。现在许多水利工程、引水工程等大量地使用着渡槽,创造出很多富有特色的新式渡槽、现代化渡槽。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国内水利设施落后,直接影响了农村的发展。为了摆脱这种困境,引水灌溉就成为一项突出的民生工程。渡槽作为一种水利设施,就在这种背景下在全国各地开始大规模兴建。
“这个渡槽把以往白白流掉的太平河河水引入金银河水库,”当年指挥修建长岗坡渡槽的原罗定水利局
老局长陈海顺对笔者介绍说,“而金银河水库灌溉的农田占全县所有农田的四分之一还要多,发电装机容量占全县水电装机容量的三分之一。”过去罗定穷得有名,穷在缺水,十年九旱。1955年遇上8个月大旱,全县有20多万亩田插不下秧,插下去的十多万亩无水灌溉,半枯半死。其实,罗定境内有六条主要河流,流量并不小;但过去境内没有一条像样的水利设施。半个多世纪前,罗定大办水利,经过40多年的水电建设,全市的水利设施基本上形成引太、引泗、引沙等六宗引水工程,特别是“引太灌金”成为最大系统工程,而长岗坡渡槽是这一工程的关键大型建筑物。
建成历史长岗坡渡槽于1976年动工兴建,1981年竣工通水,历时四年多。渡槽设计过水流量25秒立方米,长度3450米,砌石拱渡槽1750米,共5200米,这个长度在当时是全国之最。渡槽宽6米,高2.2米。渡槽共有133个墩,132个跨拱,拱的最大跨度51米,最高高度37米。长岗坡渡槽的设计曾做过两次方案,最后由原肇庆地区水电局派来工程师孔祥华与罗定县水电局工程师梁中承担设计和施工。两位工程师从设计上反复推敲渡槽结构,寻求省钱、省料、安全的设计方案。工程采用肋拱形式和实心重力墩,除几个大跨度的拱跨以外,有2700米长的拱跨都用无筋拱或少筋拱,单钢材就节约了300多吨。渡槽共有161条伸缩缝,每处理一条都经过很多次工序才能完成,由于严格把关,每条都精雕细琢,贴接得密密实实,通水以来没有发现一处漏水。
研究者驱车来到罗定市罗平镇平垌村,远远看到一座高大的渡槽凌空飞架,气势雄伟。来到一个跨
拱下,只见四条并排的肋拱横跨在两个槽墩之间,肋拱间每隔一米有一根横梁将四条肋拱连接起来。而在肋拱之上是一组由大及小的复合拱。同来的罗定市水务局副局长王云峰介绍,与用排架和木模板做支撑、混凝土倒制出来的肋拱不同,叠加在肋拱上的复合拱是预制件,在修造好肋拱后 一个个镶上去的,这种连拱加复合拱的独特设计增强了跨拱的稳定性,同时大大节省了建筑材料,也使渡槽更具观赏性。笔者顺着渡槽的走势望去,一个个大跨度的连拱似长虹卧波,此起彼伏,舒展大气;而连拱上并列有序的复合拱则如一排排阵形整齐的雁阵,展翅齐飞,错落有致。笔者又拾级而上,登上渡槽。渡槽上每隔2米有一根拉杆,拉杆将槽两端固牢。渡槽上两边还有人行道,可供两个并排行走。刚下过暴雨,槽内水流湍急,直往下游冲去。站在拉杆上,脚下水流奔腾而去,确有“逝者如斯”的感受。
惊叹中外望着表面粗槽、略有沧桑的渡槽,笔者感受到了当年罗定人民“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情,他们发扬自
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用铁锤、钢钎,打造出一座气势磅礴的水利工程。陈海顺老局长回忆说,高空浇筑混凝土作业,除了很高的肋拱采用卷扬机运送混凝土外,绝大部分混凝土料都是靠人力一担一担地沿着排栅挑土去的。砌筑槽墩高达25米,也是靠肩膀将100多公斤重的石块一块一块地抬上去。
罗定水利建设的显著成就,吸引了国内外四面八方来客,尼泊尔贵宾参观后竖起大拇指称赞:“中国人真有本领!”1979年,原水电部副部长李伯宁到罗定视察了长岗坡渡槽建设,即席赋诗一首:“罗定儿女多英雄,壮志引太济金银;十里彩虹跨长岗,疑是银河落罗平。”讲述罗定水利建设的《罗定山河换新装》还编上了上世纪70年代的小学课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