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关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2-14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内关,针灸学名词属手厥阴心包经。位于前臂正中,腕横纹上2寸,在桡侧屈腕肌腱同掌长肌腱之间取穴。

<灵枢经脉篇>阴溢为内关,内关不通死不治,阴气盈盛于内与阳气相背,失于协调,心暴痛,胸部烦闷、隔中满、本穴用之效也,故以内关名之一说,本穴是心包经之络穴,与三焦经相通,三焦经的络穴名外关、内关者乃相对而言。

备考<玉龙赋>"取内关于照海,医腹疾之块",<百证赋>"建里内关扫尽胸中之苦闷".位于掌后两筋之间,腕上二寸。

主治心痛胃疼.翻胃呕吐.心悸怔忡.失眠.胸闷等症。

取穴方法:

取此穴道时应要患者采用正坐或仰卧,仰掌的姿势,内关穴位于人体的前臂掌侧,从近手腕之横皱纹的中央,往上约三指宽的中央。(或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主治症状:

此穴的主治症状为:孕吐、晕车、手臂疼痛、头痛、眼睛充血、恶心想吐、胸肋痛、上腹痛、心绞痛、月经痛、呃逆、腹泻、精神异常等。该穴为人体手厥阴心包经上的重要穴道之一,是多种疾病按摩治疗时的首选穴。本站有关此穴的治病疗法有:穴道指压法治疗风湿疼痛、治疗月经痛 等。

补充内容:(国家针灸穴位取穴标准)

内关穴 Nèi guān(PC6)

〖取穴方法〗该穴位于前臂掌侧,当曲泽穴与大陵穴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解剖〗在桡侧腕屈肌腱与掌长肌腱之间,有指浅屈肌,深层为指深屈肌;有前臂正中动、静脉,深层为前臂掌侧骨间动、静脉;布有前臂内侧皮神经,下为正中神经掌皮支,最深层为前臂掌侧骨间神经。

〖主治疾病〗心痛,心悸,胸痛,胃痛,呕吐,呃逆,失眠,癫狂,痫证,郁证,眩晕,中风,偏瘫,哮喘,偏头痛,热病,产后血晕,肘臂挛痛。

〖人体穴位配伍〗 配公孙穴治肚痛;配膈俞治胸满支肿;配中脘穴、足三里穴治胃脘痛、呕吐、呃逆;配外关穴、曲池穴治上肢不遂、手振颤。配患侧悬厘穴治偏头痛;配建里穴除胸闷。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

〖附注〗心包经络穴,八脉交会穴-通阴维脉。

内关穴手厥阴阴维之会。

〖别名〗阴维穴。

〖穴义〗心包经的体表经水由此注入体内。

〖名解〗

(1)内关。内,内部也。关,关卡也。内关名意指心包经的体表经水由此注入体内。本穴物质为间使穴传来的地部经水,流至本穴后由本穴的地部孔隙从地之表部注入心包经的体内经脉,心包经体内经脉经水的气化之气无法从本穴的地部孔隙外出体表,如被关卡阻挡一般,故而得名。

(2)阴维。阴,阴液也。维,维持也。阴维名意指本穴有维护与调节人体内外经脉阴液的作用。本穴物质为间使穴传来的地部经水,其运行是从体表注入体内,当体表经水空虚之时,心包经体内经脉的高温高湿水气会由本穴外出体表,外出体表的高湿水气则能生发地部的经水,而在体表经水过乘时它则能起疏导排泄的作用,也就是本穴有维护与调节人体内外阴液的使之趋于正常的作用,故名阴维。

(3)手厥阴阴维之会。理同阴维名解。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

〖运行规律〗由体表注入体内。

〖功能作用〗疏导水湿。

〖治法〗寒则通之或补针多留或灸,热则泻之或水针。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