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外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2-05-25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词语:寄外古诗:《寄外》

作品名称:

古诗:《寄外》

创作年代:

1751—约1796

作品出处:

古诗:《寄外》

文学体裁:

桐城派

作者:

陈端生

目录

词语:寄外古诗:《寄外》内容:作者简介

词语:寄外jì wài ㄐㄧˋ ㄨㄞˋ

寄外

(1).寄居外地。 明 邵璨 《香囊记·赏雪》:“自家姓 蹇 名 伦 ,世居 巴 蜀 ,从父宦寄外,占籍宜兴。”

(2).妻子寄信或他物给丈夫。 元 龙辅 《女红馀志·制履寄外》:“何物寄殷勤,宫鞋绿饰文。为郎承素足,指日踏青云。” 元 龙辅 《十一月初四日五鼓纪梦寄外》:“昨夜有佳梦,驰书报与郎。隔门须是近,有臭必然香。”

古诗:《寄外》内容:《寄外》[1]

-陈端生

末曾蘸墨意先痴,

一字刚成血几丝。

泪纵能干犹有迹,

语多难寄反无词。

十年别绪春蚕老,

万里羁愁塞雁迟。

封罢小窗人尽悄,

断烟冷露阿谁知。作者简介陈端生[2](1751—约1796)其祖父陈兆仑(字星斋,号勾山),雍正进士,“桐城派”古文家方苞的入室弟,曾任顺天府尹、太仆寺卿等,《续文献通考》纂修官及总裁,著有《紫竹山房文集》。父陈玉敦,乾隆时举人,曾任山东登州府同知、云南临安府同知。母亲汪氏是汪上堉之女。其夫范秋塘以科场案(一说继母控忤逆)谪戍。端生在家奉侍,撰《再生缘》弹。后范遇赦归,未至家而陈卒。《再生缘》共20卷,陈写至17卷,未竟而卒,余3卷由另一女作家梁德绳续稿。最后由女作家侯芝整理为80回本。有道光二年(1822)宝仁堂刊本,其后又有多种刊本、石印本和铅印本。此作经改编为苏州弹词书目,有一定影响 。

陈端生刚写《再生缘》时未满十八岁,於北京。到完成十六卷时还未满二十岁,当时在山东登州.她因生母去世而搁笔,二十二岁嫁范氏.夫妻感情不差,後因范氏应顺天乡试,倩人代笔被破获,发配伊犁为奴.三十三岁时在亲友的催促下用了将近一年的时间写下第十七卷,从此不复有作。弹词《再生缘》有极高的文学价值,与另一部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并称南缘北梦。

陈端生故居,杭州市河坊街勾山樵舍遗址,于2003年10月被《关于重新公布首批市级文物保护点的通知》核定列为名人史迹类的“不可移动文物”,现已被拆除。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