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司仪 sī yí
1.官名。《周礼.秋官》有司仪,负责接待宾客的礼仪。北齐有司仪署,隋唐因之,属鸿胪寺,掌凶礼丧葬之事。宋以后不设。明代之司仪主管陈设引奏礼仪,清废。参阅《通典.职官八》﹑《明史.职官志三》。选至:阳光不绣
2.举行典礼时报告进行程序的人。
3.谓举行典礼或大会时报告进行程序。
<中华大字典>:
司者,动词;执掌把握掌控的含义,
仪者,名词;仪礼的意思。
什么是司仪何为司仪?司仪并非新生事物,其历史久远。《辞海》对司仪一词的解释:“官名,《周礼、秋官》中,专门接待宾客者。随齐、唐、宋、明、清时就有司仪署”;又具《周礼、秋官》司寇第五中记载,当时朝中有:“司仪上士八人,中士十有六人”。可见,在当时的社会,司仪这个行当已经有了等级区分。到了近代,《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举行典礼或召开大会时报告进行程序的人”。
社会是一个人们共同生活、共同工作、相互之间赖以生存并相互发生联系的共同体。为了保障人们正常的工作秩序和生活秩序,需要各种形式的社会活动以交换信息,交流感情。这些社会活动就需要有人穿针引线,组织协调,来充当主导人物,从广义上讲,此人物就是司仪。
司仪的业务范围很大,大到一个国家的政治、军事、文化,社会的领导组织和管理协调,甚至国家之间的相互协调都需要司仪。小到民间的一些庆祝活动。如:婚礼、祝寿、开业等活动的主持人,民间都称其为司仪(包括:追悼会)。可见,司仪早已涉及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其实,生活中的每个人都在不知不觉地充当司仪这个角色,如主持家庭宴会、座谈会、朋友聚会、讨论会、酒会等。
社会生活中,司仪的主持活动是普遍的,按司仪的工作分工不同,大致可把司仪分为报幕式司仪和角色式司仪两种。
报幕式司仪也可说成报幕式的主持,多见于政府活动,担任此主持的必须是职能部门的主要领导。如主持会议、座谈、竞赛、动员大会等;角色式司仪也可说成角色式的主持,多见于民间活动,如婚礼、祝寿、开业等。按司仪主持活动的不同,角色式司仪又可分为婚礼司仪、祝寿司仪、开业司仪等等。
司仪即“主持”,或者说司仪就是主持人,只是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对主持者的称呼不同。如现在的北京、上海、天津等大都市早已把婚礼司仪称为婚庆主持人。可见,主持人已经成了司仪的代名词。
婚礼司仪
婚礼司仪是结婚典礼的主持人,也可以称谓“婚礼主持人”。它按照中华民族和地域风俗习惯不同,依照当地风俗礼仪来主持结婚典礼,因此,婚礼司仪是礼仪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有独特风格,植根于群众沃土中的婚俗文化。
婚礼司仪是近似于相声,文艺节目主持、演说、表演和朗诵诸多艺术的综合艺术。它有单口(一个人)、对口(双人)和三个人以上的“群活儿”、还利用化妆、表演、插唱等像是,新颖独特,不拘一格。好的婚庆主持人要侃侃而谈、知识渊博、风度潇洒,仪表堂堂,同时能引曲释疑、说学逗唱、诙谐幽默、雅而不淡、笑而不脏。它有时超过一般的相声,可称为中华传统礼仪中的一绝。
婚庆司仪是中国民间口头文学,以说为主,是语言艺术。它通过连贯、华丽的词藻把整个结婚典礼串联起来,不拉程序,不出漏洞,始终洋溢着喜庆、喜祥气氛。在进行中也可以穿插演唱、朗诵、曲艺小段及口技表演等。但不要多,切忌喧宾夺主。
婚礼司仪不同于说相声,它大多是由一个人来完成,缺少捧的成分,只能自己铺垫,而且铺垫不能过长,期间要安插笑料,悬念,利用评书表演的跳入(角色化)和跳出(叙述)的手法,适当地赠颂对联和祝贺词。总之主持婚礼要达到喜庆,热烈、隆重、欢乐、健康的目的。
婚礼司仪要根据不用行界、不同类型人物,灵活编纂司仪词,千万不要千篇一律都使用一个套子词。
婚礼司仪除了主持好典礼之外,还要在婚宴中带领东道主和新郎新娘向各方面来宾敬酒,主持好席间连唤醒的乐队和演出活动。
北京资深婚庆主持人富民先生说:经常有人问我为什么不叫婚礼司仪而叫婚庆主持人,为此我曾翻阅了有关书籍,在《辞海》和《现代汉语词典》中都是这样解释主持人的:负责掌握或处理,如主持人。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司仪就是举行典礼或召开大会时报告进行程序的人。在《辞海》中司仪就是1.官名,《周礼秋官》有司仪提任迎接宾客;北齐、隋、唐、明都有司仪署,主管典礼之事。 2.举行典礼时的赞礼人。由此不难看出主持人不仅要当好司仪,还要有掌握、控制、处理庆典全过程的能力。
首先婚礼庆典是新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他们肯定没有经验,即使以前参加过别人的婚礼或给别人结婚帮过忙,但轮到自己也是一头雾水。因此从婚礼策划到婚礼的每个细节以及迎送亲的注意事项都要为新人考虑到。
第二、有数以百计的来宾,不仅要秩序井然,还要创造出欢乐喜庆祥和的气氛,让所有来宾都能高兴而来满意而去。还要时刻关注新人在敬酒当中的动态,避免让新人陷入尴尬。
第三、协调摄影、摄像、乐队、音响、化妆、礼仪小姐配合、现场道具(烛台;香槟塔;追光灯;烟雾机;泡泡机;冷焰火)、舞台灯光,甚至餐桌摆放、上菜时间等等。
第四、从容面对巧妙处理突发事件,庆典人多,工作多,事情多,甚至有很多意想不到的突发事件,这就要看主持人的应变能力了。
总之,无论是司仪还是主持人我都喜欢,因为是成人之美的好事、需要创新、需要不断学习、能结交很多朋友、还能不断提高个人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