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滩簧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2-14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简称“杭滩”,为江浙滩簧一支,用杭州方言演唱。据传,杭滩起源于宋室南渡,康王建都杭州,患病在床,杭人为迎逢康王,创造这种坐唱曲艺形式,故又有“安康”之称。杭滩以坐唱形式,五、七人为堂,也有多至九及十一人的。角色分生、旦、净、丑四种;生又分小生、老生,旦又分彩旦、小旦、老旦。艺人自操乐器,边拉边唱。乐器有胡琴、琵琶、三弦、筝、笙、箫、笛、鼓板,有时也用扬琴。曲调包括滩簧、弋腔、昆曲和小调等,曲牌有“西江月”、“点绛唇”、“醉花荫”、“满江红”等二十多种。

杭滩传统曲目分前、后滩两类。前滩如《琵琶记》、 《西厢记》等,每本以四、五回为主,每回由若干曲调组成。后滩如《卖草囤》、《荡湖船》、《马郎荡》等,以唱小调为主,内容取材于现实生活。另有单篇,以唱为主,如《万罗灯》、《西湖十景》等。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