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所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2-05-27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一、机构沿革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成立于1958年。主要任务是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的指导下,遵照党中央的各项方针政策,从事哲学学科的研究工作。

五十年来,全所同仁刻苦钻研,不懈努力,积累了深厚的学术基础,作出了较大的理论贡献。20世纪70年代末,率先在上海为解放思想、恢复实事求是的精神而大力开展宣传,在当时起了积极而重大的影响。进入90年代后,又在论述邓小平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方面推出了一批重大成果。尤其是在改革开放带来的宜人气氛中,哲学所更是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撰写出版了各类著作200余部,发表了论文数千篇,所获各类各级奖状、奖励不能尽计。在有些学术分支领域,成为上海、乃至国内认可的重镇,并涌现出了一批知名的学者。

二、学术交流在学术交流活动方面,哲学研究所不仅积极主办或参加国内的各种有关学术会议,还极力开拓国际的交流。到该所来访过的众多国际知名学者中包括哈贝马斯,德里达,麦克林,恩德勒,于连等。其中有些与其保持了长期而稳定的双边学术交流关系。

三、学科建设根据形势的发展和人员的变化,哲学研究所不断调整建制,明确主攻方向。目前共有科研行政人员38名,设有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科学哲学、社会哲学、逻辑学、美学等研究室。根据人才的优势和学术的积累,2003年,社科院将该所的经济伦理研究、中国学术思潮史研究和中西哲学比较研究等三个学科设定为特色学科,为这些学科人才和学术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这几个项目的有关学者正在承担“知识经济时代的伦理研究”、“两种不同哲学形态的研究”、“中国学术思潮史”等多项国家级与市级重点课题研究。

该所拥有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和逻辑学四个硕士点,以及与复旦大学合作的科学哲学博士点。并与本院“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合办《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杂志,该刊系全国核心刊物,华东地区政治类最佳刊物,在国家同类刊物的质量评比中名列前茅。此外,哲学研究所还主持了一些本院学术中心的工作,它们是:“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伦理研究中心”、“上海社会科学院毛泽东思想研究中心”、“上海社会科学院周易研究中心”、“上海社会科学院精神文明研究中心”等。

四、人才队伍该所的周山、周昌忠两位为社会科学院聘为终身研究员。哲学所先后有五名研究员获得国家奖励津贴,他们是:周抗、傅季重、王淼洋、范明生、沈铭贤。

先后担任哲学研究所领导的著名学者有:李培南、冯契、周抗、付季重、洪秉奇、范明生、王淼洋、徐顺教、陈超南等。

现任所长:童世骏 地址:上海市中山西路1610号9楼

邮编:200235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