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正体龙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2-05-28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介绍‍ 副正体龙(学名:Paratypothorax)是坚蜥目的一属,是在1985年根据鳞甲化石而叙述、命名,曾经被归类于箭齿龙的一种。化石发现于德国的Stubensandstein地层下层、以及美国的Dockum组、钦尔组(Chinle Formation),地质年代为卡尼阶最晚期与雷蒂亚阶。在格陵兰Flemming Fjord地层发现的化石,也被编入于副正体龙,地质年代为诺利阶。

副正体龙的背部中央有带状的宽鳞甲,表面有沟痕、凹处。副正体龙的身体两侧鳞甲呈角状,往后侧向延伸,类似正体龙亚科的正体龙[5]。每块鳞甲的后方有明显的突出部,与后方鳞甲重叠。

科学分类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蜥形纲 Sauropsida

亚纲: 双孔亚纲 Diapsida

下纲: 主龙形下纲 Archosauromorpha

(未分级) 镶嵌踝类主龙 Crurotarsi

目: 坚蜥目 Aetosauria

科: 锹鳞龙科 Stagonolepididae

亚科: 坚蜥亚科 Aetosaurinae

属: 副正体龙属 Paratypothorax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