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1.传染源 病人与带菌者。
2.传播途径 一般通过接触,特别是性接触传染。
围生期解脲脲原体传播途径包括母婴垂直传播(宫内和产道)和分娩后水平或医源性传播。垂直传播占18%~55%,随孕母生殖道寄生率和绒毛膜羊膜炎发生率的升高而增加,早产儿和极低体重儿高于足月儿。宫内感染途径包括从宫颈和阴道上行感染羊膜羊水胎儿。血行感染,经母体血液由胎盘传给胎儿。由于女性下生殖道为解脲脲原体主要寄居部位,故新生儿经阴道分娩时可受感染。少数新生儿出生时尿培养阴性,2周及4周时转为阳性,提示有水平或医源性传播存在。
3.人群易感性 人类对支原体普遍易感性乱人群比普通人群感染率高。另外,解脲脲原体和人型支原体在非性乱人群中有较高的检出率,前者尤其在孕妇中检出率高。因此,支原体很可能为一种条件致病菌寄居在下泌尿生殖道
4.流行特征 世界各地均有。但发病多少似与该地区男、女性生活混乱有关。
病因在15种人类支原体中有7种更常见于泌尿生殖道现概要介绍生殖支原体和解脲脲原体
1.生殖支原体生殖支原体外观呈烧瓶状,高0.6~0.7μm,底宽0.3~0.4μm,顶宽0.06~0.08μm,末端有一棒状结构。在一般培养基中不生长,在不含醋酸铊的SP-4培养基中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37℃。能发酵葡萄糖,不能分解精氨酸及尿素。生殖支原体生长非常缓慢,在再次传代培养时生长较快。在液体培养基及有氧情况不可以生长。生长后培养基呈细颗粒状,微浊在含5%CO2的N2环境中,该支原体可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形成“油煎蛋”样菌落,菌落大小极不一致,直径为20~200μm,可被红霉素和其他一些抗生素抑制它能黏附于玻璃、塑料以及上皮细胞表面而且侵犯并进入上皮细胞内,还具有滑动能力,且有吸附人及动物红细胞的能力。
它的基因组有600Kbp,是所有支原体中基因组最小的。其黏附结构(MGPa)为1.4×105膜蛋白质。
2.解脲脲原体 解脲脲原体曾称为T支原体(T-mycoplasmas),属人支原体科脲原体属。有12个血清型分A、B两大群。是能在无细胞培养基内繁殖的最小自由生活型原核微生物。在液体培养基中以球形为主,直径约50~300nm,单个或呈双排列,能通过0.45μm微孔滤膜,无细胞壁革兰染色阴性,但不易着色,姬姆萨染色呈紫蓝色与其他支原体不同的生物学特征是其具有尿素酶,可分解尿素,产生氨和CO2,可使酚红的培养基由黄变红。它可在人工培养基上生长,但营养要求高需供给胆固醇酵母和尿毒它有三层细胞膜,内外两层蛋白质,中层脂质抗原性主要来自细胞膜和尿素酶脂质部分和尿素酶为其特异性抗原,可作为免疫原诱生特异性抗体(IgM)。胞内含核糖体和双股DNA。因无细胞壁易被脂类溶媒、乙醇、清洁剂、特异性抗体和补体溶解。
发病机制病原体侵入人泌尿生殖系后,黏附到黏膜细胞表面定位繁殖可穿入上皮细胞。支原体的致病力低除产生神经毒素外,不产生剧烈的外毒素。它对细胞与器官的伤害,可能与其分泌有毒代谢产物有关。
病理改变与细菌性所致者相似。解脲脲原体围生期感染最易受累的脏器为胎盘组织绒毛膜羊膜。胎儿和新生儿肺、脑基本的病理所见为急慢性炎症性病变。
临床表现1.非淋菌性尿道炎(NGU) 有尿急、尿频尿道烧灼感、尿痛、排尿困难和尿道出现分泌物。尿道外口红肿,沿尿道可有压痛。尿中有多量红白细胞;尿道分泌物涂片检查无淋病球菌
2.盆腔炎 多数患者有急性或亚急性输卵管炎。出现下腹疼痛、恶寒发热;下腹紧张,压痛明显,附件区有触痛;血白细胞数增加。有急性盆腔结缔组织炎时,盆腔有肿块,触痛明显。
3.阴道炎与宫颈炎阴道分泌物增多,外阴瘙痒;阴道与宫颈黏膜充血
4.孕妇支原体病子宫炎不孕、自发性流产,胎儿死亡等
5.其他 还可引起慢性前列腺炎附睾炎、男性不育等。
6.围生期感染(解脲脲原体) 可引起死胎、死产、流产、早产、出生低体重儿。存活者主要表现为①新生儿肺炎:可有急性迁延性及慢性过程。症状轻重不一多数为亚临床型和轻型,无临床症状或仅表现为轻度呼吸困难肺内无啰音或少量细湿啰音X线胸片有小片状阴影或纹理增粗少数重者可因呼吸衰竭而死亡②新生儿脑膜炎:临床表现轻重不一。轻者无症状或仅有轻、中度发热、吃奶反应稍差、易激惹等。脑脊液常规正常或轻度异常,支原体培养阳性。病程呈自限性,无后遗症重症者多见于早产儿或极低出生体重儿,临床表现有惊厥或严重抑制。脑脊液常规细胞数增多中性或淋巴细胞比例增高严重者可合并脑室内出血或脑室扩大、脑积水。③败血症:发生率不高,临床症状不典型,仅表现为拒奶,少哭,反应差等非特异性症状。
并发症:
孕妇感染后可并发子宫内膜炎妊娠中毒症早产胎膜早破等并发症。
诊断1.流行病学 病前数周内有与患者或带菌者接触史。
2.随感染部位不同,病情不同
(1)尿道炎:有尿急、尿频、尿痛,排尿困难;尿道出现分泌物。尿外口红肿等。
(2)阴道炎与宫颈炎:阴道分泌物增多,外阴瘙痒,阴道与宫颈黏膜充血。
(3)盆腔炎:多数患者伴发急性或亚急性输卵管炎。出现下腹痛伴肌紧张压痛明显恶寒发热,盆腔可有肿块
(4)其他:可有前列腺炎、附睾炎羊膜炎、自发性流产、早产等。
3.实验室检查 通过支原体培养、特异性抗体检测、DNA探针和PCR技术检测结果可协助明确病原学诊断。
鉴别诊断:
本病应与淋菌性尿道炎,真菌、滴虫或其他细菌感染相区别。
检查实验室检查:
1.标本采集 男性患者可取泌尿生殖道分泌物、前列腺液、精液定量培养可取初段尿、中段尿。女性除宫颈和阴道拭子外羊水、尿道分泌物也可用于检测。若要测特异性抗体,可采集血液标本。标本采集后应尽快送检,一般不超过3h因支原体无细胞壁,对干燥特别敏感且代谢产物积累不利于其生长繁殖。
支原体的实验室诊断有培养特异性抗体检测、代谢抑制试验、DNA探针和PCR技术等,以培养最为可靠,PCR技术最为敏感。
2.分离培养 按患者性别和病变部位不同分别在无菌条件下采取不同的标本,立即接种于液体培养基中。液体培养基颜色发生变化时就转种到固体培养基。
3.特异性抗体检测 生殖支原体感染部分患者可测出抗体,但敏感性不高,重复性差未能用于临床。采用ELISA法可检出解脲脲原体的IgM和IgG抗体,较敏感,特异性强有早期诊断意义。
4.DNA探针技术 此法敏感,因需同位素,难以推广应用。
5.PCR技术 由于其敏感性高,特异性好,现已从实验研究阶段进入临床应用阶段。逐步成为临床快速诊断的重要手段。
其它辅助检查:
内镜检查,可直接观察泌尿生殖系统炎症病变。
治疗1.一般治疗 接触隔离,用品消毒,有严重症状时,酌情采用对症处理。
2.抗菌药治疗 首选红霉素,成人1.5g/d;小儿30~50mg/(kg·d);新生儿25~40mg/(kg·d);分3次口服,疗程7~14天。四环素、林可霉素耐药菌株增多已基本不用。另外,可以选用交沙霉素、多西环素、螺旋霉素、吉他霉素及喹诺酮类抗菌药物。
预后预防预后:
经血液及宫内引起胎儿感染,可引起胎儿畸形先心病围生期感染及围生期病死率增加。
预防:
1.疫苗 目前尚未采用
2.密切接触的体弱者或已有其他较重疾病者,可用红霉素等抗菌药物预防。
3.加强性道德、性卫生的宣传教育,对高危人群及其性伴侣进行检查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