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名]斑衣蜡蝉
[别名] 班衣、樗鸡、椿皮蜡蝉、红娘子
[学名] Lycorma delicatula White
[ 目 ]同翅目
[ 科 ]蜡蝉科
[寄主]葡萄、臭椿、香樟、千头椿、刺槐、悬铃木、榆树、枫、杨树、女贞、合欢、珍珠梅、海棠、杏、桃、李、黄杨等。
[为害特点] 成、若虫刺吸枝、叶汁液,排泄物常诱致煤病发生,削弱生长势,严重时引起茎皮枯裂,甚至死亡。
[特征描述]
成虫体长15-20mm,翅展39-56mm,雄较雌小,暗灰色,体翅上常覆白蜡粉。头顶向上翘起呈短角状,触角刚毛状3节红色,基部膨大。前翅革质,基部2/3淡灰褐色,散生20余个黑点,端部1/3黑色,脉纹色淡。后翅基部1/3红色,上有6~10个黑褐斑点,中部白色半透明,端部黑色。卵 长椭圆形,长3mm左右,状似麦粒,背面两侧有凹入线,使中部形成一长条隆起,隆起之前半部有长卵形之盖。卵粒排列成行,数行成块,每块有卵数十粒,上覆灰色土状分泌物。若虫 与成虫相似,体扁平,头尖长,足长。1-3龄体黑色,布许多白色斑点。4龄体背面红色,布黑色斑纹和白点,具明显的翅芽于体侧,末龄体长6.5-7mm。
[发生规律]
年生1代,以卵块于枝干上越冬。翌年4-5月陆续孵化。若虫喜群集嫩茎和叶背为害,若虫期约60天,脱皮4次羽化为成虫,羽化期为6月下旬-7月。8月开始交尾产卵,多产在枝叉处的阴面。以卵越冬。成虫、若虫均有群集性,较活泼、善于跳跃。受惊扰即跳离,成虫则以跳助飞。多白天活动为害。成虫寿命达4个月,为害至10月下旬陆续死亡。
[防治方法]
(1)发生严重地区,注重摘除卵块;(2)结合防治其他害虫兼治此虫,可喷洒常用菊酯类、有机磷等及其复配药剂,常用浓度均有较好效果。由于虫体特别若虫被有蜡粉,所用药液中如能混用含油量0.3%-0.4%的柴油乳油剂或粘土柴油乳剂,可显著提高防效。
[地理分布]
分布在辽宁、甘肃、陕西、山西、北京、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江苏、上海、浙江、江西、湖北、湖南、福建、台湾、广东、广西、四川、云南。
[药用价值]
它从古代的药学著作中就与红娘子二者相混淆。其实红娘子有大毒,而樗鸡有小毒,就功效而言所有药书中涉及它的功效与主治都是指红娘子而并不是樗鸡。在1958年的《中药大辞典》中将其列为红娘子的伪品。
随着医药行业的正规化、科技化发展,那些有毒的、冷备的药(如:吕宋果、雪上一枝蒿、青娘子)被淘汰,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红娘子这名字也被那些医生、药师们淡忘了,更不要说作为伪品的樗鸡了。
但我要告诉大家樗鸡也是药,并不只是红娘子的“影子”。到目前为止它只用来治疗瘑疮:樗鸡12只、青娘子8只、蜈蚣2条、斑蝥60只,藜芦、闾茹、铅丹各6钱,附子1两2钱,生巴豆60枚,豚脂2斤。用法:除豚脂、铅丹外,其余全捣碎,把豚脂熬沸,下诸药煎半日,去渣,再煎,下铅丹搅均,去火毒,涂于患处。(注:本方只供医药人士研究参考,因在制备过程中极易中毒,而且方中药物大多剧毒,不但内服中毒,而且加热时吸入蒸气也会中毒,涂于皮肤会灼烧皮肤,所以患者严禁自行制备使用。擅自制备使用者后果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