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肢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2-15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附肢 (appendage)

体躯具有分节的附肢是节肢动物共同的特点,昆虫在胚胎发育时几乎各体节均有1对可以发育成附肢的管状外长物或突起,到胚后发育阶段,一部分体节的附肢已经消失,一部分体节的附肢特化为不同功能的器官。如头部附肢特化为触角和取食器官,胸部的附肢特化为足,腹部的一部分附肢特化成外生殖器和尾须;不同类型的附肢尽管在形态上差别很大,各部分的名称各异,但其基本结构却很相似。通过比较附肢的构造,可以推断各类群间的演化关系,如无翅亚纲、缨尾目、石蛃属的种类Machilis spp.的中、后足基节上着生的指形突起就相当于三叶虫纲与多数甲壳纲动物附肢的上肢节。

昆虫的附肢多为 6节,一般不超过7节,各节基部具控制该节活动的肌肉;若某个节又分成几个亚节,则亚节内不具有控制亚节活动的肌肉。

大部分情况下,昆虫的附肢着生在体节侧下方,可与周围的骨片形成关节;因此,附肢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活动。也有些种类的附肢基部与体壁紧密结合而使基节失去了活动能力。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