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作品名称】送张宪长左迁滇南大参次韵
【创作年代】明朝
【作者姓名】王守仁
【文学体裁】七言律诗[1]
作品原文送张宪长左迁滇南大参次韵
世味知公最饱谙,百年清德亦何惭。
柏台藩省官非左,江汉滇池道益南。①
绝域烟花怜我远,今宵风月好谁谈。
交游若问居夷事,为说山泉颇自堪。[2]
作品注释①柏台:御史台的别称。汉御史府中列植柏树,固称柏台,这里代指做官的府第。藩省:封建时代称属国属地或分封的土地,借指边防重镇。[2]
作品译文世间上的人情百味你最谙熟了解,多少年来德行都很清廉又有什么可惭愧的。
在蕃省为官也不见得就不是正道,滇池也无非在大地的南边而已。
我在龙场这地方连烟花都怜悯我住得遥远,今晚上风清月圆又有谁来与我交谈?
如果问我在夷地游玩的事情,我说这里的山林泉水我都喜欢。[2]
作品简析诗人的朋友张贯由贵州巡按使降职云南参政,这首诗是送别张贯时所作,虽是送别,却无多少惜别之意,反倒是劝告张贯在云南好好为官,更多的则是以诗人自己对待被贬态度鼓励张贯不要害怕困难,要安于淡泊。全诗语言浅近,但含意深刻。[2]
作者简介王守仁
王守仁(1472~1529),浙江余姚人,字伯安,号阳明子,世称阳明先生,故又称王阳明。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他二十八岁参加礼部会试,名列前茅,中了进士,授兵部主事。1506年(明武宗正德元年),因反对宦官刘瑾,被廷杖四十,谪贬至贵州龙场。1517年(正德十二年),江西、广东等地爆发民乱,王守仁被朝廷重新启用,并平定了宁王等叛乱,立下赫赫战功。王守仁不但武功非凡,他也是著名的儒学大师,著有《传习录》等重要的著作,是儒家心性学说的集大成者。[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