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得月楼“得月楼”创建于明代嘉靖年间,位于苏州虎丘半塘野芳浜口,为盛苹州太守所筑,距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明代戏曲作家张凤翼赠诗“得月楼”云:“七里长堤列画屏,楼台隐约柳条青,山公入座参差见,水调行歌断续听,隔岸飞花游骑拥,到门沽酒客船停,我来常作山公醉,一卧垆头未肯醒”。野芳浜,俗称冶坊浜,位于半塘桥和普济桥之间,同虎丘隔河相望,山水交融,景色优美,从张凤翼的诗中,便可以想象早在四百多年前,得月楼就已经盛极一时,蜚声吴中了。沧海桑田,古时的得月楼随着历史的变迁和改朝换代,或经移址和湮灭,只成为历史上的一笔记载,直至清代乾隆年间,仍有不少文人墨客题诗赞美“得月楼”。当年乾隆皇帝下江南的时候,在得月楼用膳,因其菜味道极为鲜美,赐名“天下第一食府”。
“得月楼”恢复于1982年4月25日,移址苏州繁华中心太监弄,整个建筑粉墙黛瓦,飞檐翘角,古朴典雅,一步一景、疏中有密,置身其中可领略苏州古典园林风貌。整个建筑在1986年被评为苏州十大建筑之一,并制成《苏州建城二千五百年》纪念火花画面。
得月楼名师荟萃,技术力量雄厚,传承苏帮菜点,注重精益求精,讲究色、香、味、形,保持原汁原味,常年供应品种达三百多种,并配有春、夏、秋、冬四季时令菜点飨客。名菜名点有:松鼠鳜鱼、得月童鸡、西施玩月、蜜汁火方、虫草甫里鸭、碧螺虾仁、枣泥拉糕、苏式船点等 。特别擅长制作明代流传下来的船菜船点、吴中第一宴。
得月楼蜚声中外,每年接待中外顾客达数十万人次,先后接待过世界建筑设计大师贝聿铭先生、泰国诗琳通公主、泰国副总理、意大利威尼斯市长、各国外友好城市市长、江渭清、胡绳、姜习、李政道、陆文夫、玛拉沁夫、三毛、李富荣、袁伟民、孙晋芳、郎平、陈耀东、包起帆、杨怀远、蔡祖泉、陈燕飞、陈德旺、周柏春、秦怡、牛群等知名人士。
得月楼与影视有缘。六十年代电影《满意不满意》中以得月楼为题;八十年代电影《小小得月楼》在得月楼拍摄,历时三个月;《大嘴妹吃煞太监弄》《姑苏第一街—醉月飞觞得月楼》也在得月楼拍摄。科教片《莲藕》《美食家》《明月几时圆》《裤裆巷风流记》《姑苏水巷行》等影视片,都有得月楼的镜头。
得月楼1993年被国内贸易部首批命名为中华老字号,并先后获得中华餐饮名店、全国十佳酒家、国家特级酒家、全国绿色餐饮企业、商务部“市场运行监测工作先进单位”、省级文明单位、市级文明单位、苏州市十强餐饮企业、苏州市建设健康城市先进单位、苏州市卫生A级单位、苏州市价格信用单位AA级、苏州市诚信单位等几十项荣誉。
得月楼发展迅猛。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扩大,1995年开设苏州小吃园,专营苏州风味小吃;1999年开设得月楼新大楼,以豪华的宴会大厅、风貌各异的包厢和精致的苏州船菜船点、吴中第一宴等为中外顾客服务。三店相辉,形成太监弄美食街的鼎足,是苏州餐饮业的著名菜馆。2003年6月经深化改制创立为苏州市得月楼餐饮有限公司。2006年5月,租赁工业园区李公堤2652平方房产投资1000万元装修,开设顶级餐饮,预计2006年12月前后开张。2006年6月,对得月楼老大楼开始进行改建,投资2000万元,增加营业面积2000平方米,历时1年,届时,老字号“得月楼”将以精致的苏州古典园林风貌再现姑苏餐饮一绝 。
丽江得月楼古城黑龙潭的三层楼,名曰“得月楼”。但是此楼是何许人营造,又是何许人取楼名为“得月楼”呢?历时久远了,修楼的一代人早已不在人世了,因而这些营造楼台的事情也变成历史,也为人们所遗忘。
“得月楼”营造于光绪年间,此楼的模型制造者是丽江大研镇人杨兆瑞先生,据传他在广东省某县供职县令,当他游览杭州西湖的时候,看见杭州西湖的亭台楼阁修盖得非常雅致,尤其一座三层的楼台楼座如鹤立,飞檐似凤凰展翅。杨老先生呆呆地看着,心里禁不住暗忖:故乡不是也有个活水长流的黑龙潭吗,仿杭州西湖的这座三层楼的模样,也在故乡的黑龙潭营造一座三层楼,如若碧玉似的黑龙潭不也嵌金镶银了?这样,杨兆瑞先生请了一位编制篾匠师傅,仿着杭州西湖的三层楼的模样,编制了一座竹楼。杨兆瑞先生很快把三层楼的模型带回到丽江,筹集款项,又请了一班九河乡的木匠师傅,仿着模型营造了黑龙潭的三层楼。
三层楼落成了,丽江大研镇的许多文人墨客,齐聚黑龙潭庆贺三层楼的落成典礼,都说要给楼取一楼名,可是取个什么名字好呢?有的捋着胡须思索着,有的抓挲着脑袋思量着。这时站在一旁的书院的杨道田老先生,轻咳了一声,说:“我想取名‘得月楼’,行不?”
这时候,环围三层楼取楼名的人,听见杨老先生取的“得月楼”楼名,人人都高兴地抬起了头,眼里闪烁着惊喜的光芒,大家拍着手连赞好名字,很快把杨老先生围住了。杨道田先生不仅能吟请作赋,也善书画,大家一致求杨老先生书以楼名,他不负乡亲的期愿,也书下了“得月楼”三个苍劲的大字。
说起杨道田先生,他是古城“瓦白人”(今新华街),他是古城书院的先生,和庚吉进士亦是他的学生,和庚吉中了进士以后,上司为表彰他的执教有方,赐授杨为进士功名,所以杨道田先生是赐进士。
杨兆瑞营造了黑龙潭三层楼以后,由他领头集资营造了科贡桥、南门桥等,后来,杨兆瑞先生营造金沙江上的金安铁链桥(梓里铁链桥)时,突发急病,死在建桥工地上了。
1961年冬,黑龙潭三层楼被烧(据传是一对情侣所为情死而焚)。得月楼烧毁以后,又到1964年的时候,丽江县政府拨款,重建得月楼,重建得月楼的掌墨大师傅为白沙乡的和福全大木匠,当时参加营造得月楼的木匠还有九河乡的木匠数人,还有金山乡的石匠寸师傅、赖师傅和赵师傅等人。得月楼竣工后,1964年县文化馆馆长周汝诚老先生,致函郭沫若先生书得月楼及地方领导集毛主席诗词句楹联,也退请郭老撰书得月楼长联,郭老欣然应允,撰书“龙潭倒景十三峰,墨玉为体,苍玉为神;玉水纵横半里许,飞龙在天,潜龙在地。”并书以毛主席诗词集句楹联和得月楼等字,从北京函寄回丽江县文化馆。此为重建得月楼的事情。
厦门得月楼位于福建厦门金城镇的水头村,由于滨海之故,一直饱受盗匪的侵扰,为了捍卫家园,远赴他乡经商有成的华侨们,纷纷斥资构筑拥有防御自卫能力的枪楼。其中以旅居印尼华侨黄延煌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兴建的「得月楼」最为特出。
拥有西洋风味的得月楼,楼高6公尺、分为2层楼,铁铸栅栏、花格窗棂、造型典雅的洋楼,却拥有4面突出的炮口,每个正面都有2个大炮口和6个小炮口,货真价实的保卫功能,让洋楼在华丽的外表下,更有一股凛然不可欺的高贵气势。
历经海盗贪婪的魔爪,都无法摧毁此座洋楼,但今日的洋楼,在子孙早已远扬后,徒留楼台孑然屹立在荒烟漫草间,在岁月的摧残磨练下,更加显现出一种属于金门特有的顽强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