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冠草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2-06-07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基本信息粘冠草

[1]

界:植物界Plantae

门:被子植物门Magnoliophyta

纲:双子叶植物纲 Magnoliopsida

目:菊目Asterales

科:菊科Asteraceae

属:粘冠草属Myriactis Less.

种:粘冠草 Myriactis wightii DC.

形态特征一年生草本,高20-90厘米,侧根多数。茎直立,基部径达6毫米,通常自中上部分枝,少有自基部分枝或全株不分枝而近葶状的。分枝斜升或外展。全部茎枝被白色稠密或疏稀的长或短柔毛,或中下部几无毛而光滑。叶互生,常有腋生枝或叶簇。中部茎叶宽卵形、卵形或长卵形,长5-8厘米,宽3-6厘米沙有近大头羽裂状的,而顶裂片与非裂叶的叶片同形。自中部向下叶渐大,向上叶渐小,有时植株全部叶较小,中部叶长仅2厘米,宽1.5厘米。全部叶两面被长或短柔毛,沿脉的毛较密,或仅沿脉有柔,其余无毛;下部沿叶柄下延成狭翅,基部扩大或扩大贴茎,边缘有深圆锯齿或锯齿或缺刻状锯齿,接花序下部的叶或侧裂片无齿或常无齿。头状花序少数或多数在茎枝顶端排成疏散的伞房状花序或伞房状圆锥花序,有长花梗,梗长5厘米,或排成稀疏的总状花序,头状花序少数(通常3个)而花序梗亦短。头状花序径达1.2厘米,半球形;总苞片几2层,近等长,长4毫米,狭长圆形,无毛,顶端常繸状撕裂。外围舌状雌花约2层,舌片线形,顶端2裂。中央两性花管状,檐部宽钟状,顶端5齿裂。瘦果压扁,长2.5毫米,倒披针形,边缘脉状加厚,顶端有短喙,喙顶有粘质分泌物。花果期6-11月。

生长分布产于云南、四川、贵州东北部(赫章)、西藏。印度、斯里兰卡也有分布。

生长习性海拔2100-3600米的山坡林下或山坡草地、溪旁或沟边近水处。[2]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