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明科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2-06-07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学者简介王明科(1973-),男,汉族,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人。文学博士。副教授,研究生导师,诗人,曾用名王国平、王袆、王骞。中国民主同盟会盟员,中国现代文学学会会员,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会员。已经完成6项省厅级课题,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鲁迅研究月刊》等全国各地学术要刊发表本专业学术论文近90篇,有的论文还被《新华文摘》、《光明日报》、《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以及中国人民大学资料复印中心《文化研究》、《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等权威刊物或部分或全文转载。其中收录CNKI的有近60篇, 收录CSSCI的有近30篇:其中国家级刊物2篇,核心刊物20余篇,香港2篇,台湾2篇,省级刊物60余篇。专著5部已经出版了《中国文化与文学的现代化》等。15岁开始发表诗歌,至今发表20余首。

学术论文2002年

1、《解构的狂欢---论第三代诗》《甘肃教育学院学报》社科版2002(3)P64-66.

2、《论鲁迅<离婚>叙述视角的叙述特色》《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社科版2002(3)P32-34.

3、《鲁迅:国民性批判源于传教士?》《甘肃社会科学》2002(6)P20-21.

2003年

4、《从<狂人日记>的未完成性看鲁迅反传统思想的对话性》《社科纵横》2003(1)P65-66.

2004年

5、论无名氏文化反思品格. 亚太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香港)2004(10)P25-28.

6、论鲁迅与无名氏的文化反思. 国文天地(台湾)总248期分21卷8期P046-051.

7、钱钟书文化反思的现代性.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04(3)P53-59.

8、建构的圆满与乌托邦:无名氏文化反思.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 2004(4)P96-99.

9、论老舍文化反思的现代性. 石油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4(6)P84-90.

2005年

10、怨恨:研究中国文化的新视阈(怨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批评的问题域持新) 《中国文化研究》电子稿网页发表。

11、在回瞥中怨恨,在怨恨中回瞥.鲁迅研究月刊2005(12)P67-75.

12、怨恨:张爱玲文化反思的现代性体验. 文学评论丛刊第8卷第1期P205-220.

13、中国文化现代化与现代性研究中的五大弊病(注:中文摘要被《光明日报》2005年3月29日第8版转载;主要观点被《新华文摘》2005年第11期第162页转载;主要论点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5年第4期第190页转载;全文正文被中国人民大学资料复印中心《文化研究》杂志2005年第11期第52-58页转载)河北学刊2005(2)P21-26. 《文化研究》2005(11)P52-58.

14、“新怨恨”理论与文学批评. 湖南社会科学2005(5)P172-176.

15、回瞥与怨恨:中国现代七大家现代性体验.社会科学论坛 2005(8)(A) P138-147.

16、现代性研究在中国当下文化语境中三大问题. 江汉论坛 2005(6)P136-138

17、论近年来中国文化现代化与现代性的研究. 内蒙古社会科学2005(4)P100-104.

18、论反传统. 社会科学家2005(2)P17-19.

19、建构:中国现代七大作家的文化反思品格. 东岳论丛2005(4)P98-102.

20、无以直面:略论鲁迅文化反思之悖论性. 山东社会科学 2005(4)P97-99.

21、现代性的悖论与中国文化语境的当下转型. 理论学刊2005(1)P116-118.

22、论民族化与现代化之关系(注:主要论点被中国人民大学资料复印中心《文化研究》杂志2005年第11期第94页转载)东疆学刊2005(3)P64-66.

23、被遮蔽的现代性:对两种“否赵”观点的驳论. 徐州师大学报2005(5)P28-32.

24、论鲁迅反传统思想的价值. 山东师大学报2005(6)P56-59.

25、怨恨:鲁迅研究的新判断. 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5(1)P53-56.

26、论无名氏文化构建之学说. 亚太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香港)2005(1)P32-35.

27、追问乡村:论《日子的宿命》城乡文化反思. 学术前沿(香港)2005(7)P37-40.

28、九十年鲁迅反传统思想研究略评. 商洛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1)P41-45.

29、莫言《檀香刑》中的法家文化反思. 飞天 2005(2)P106-109.

30、论老舍的市民文化及其现代性体验.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2)P62-68.

31、新浪漫派:无名氏小说的流派定位.(注:部分内容被中国人民大学资料复印中心2005年第3期的中国现当代文学文摘卡>第39页转载)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5(2)P30-33.

32、论传统与现代化之关系. 理论与现代化2005(3)P4-9.

33、中国文化的当下语境:在传统、现代化与现代性之间.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第1辑P26-39.

34、怨恨理论对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新启示. 社会科学评论 2005(2)P59-62.

35、对沈从文创作几种误读的辩驳.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2)P33-36.

怨恨:再论老舍市民文化反思的现代性体验.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5(3)P6-8.

36、论巴金小说的家族文化反思.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5(4)P18-22.

37、沈从文文化反思的现代性体验.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5(8)P10-16.

38、论沈从文的现代性文化反思.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科版2005(4)P3-8.

39、解构:后新诗潮的文化品格.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科版2005(3)P43-45.

40、冲突与怨恨:论赵树理现代性体验.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3)P70-75.

41、论巴金小说的西方文化接受. 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4)P114-116.

42、“新怨恨”理论视野下赵树理小说重读.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2005(4)P91-96.

43、吃人文化的再反思——论莫言《酒国》的人类学意蕴. 评论2005(4)P218-226.

44、再造与重建:榛楛大泽与沧海滉漾里的史性、理性、人性的新开拓. 东方论坛2005(5)P132-134.

2006年

45、怨恨与无名氏创作的文化理想建构.(注:主要观点被《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6年第2期第189页转载)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6(1)P221-231.

46、“新怨恨”理论视野下的鲁迅思想重读.河北学刊2006(1)P142-147.

47、中国现当代文学现代性的三个特征.船山学刊2006(1)P105-107.

48、再论现代性研究在中国当下文化语境中的十大问题.(注:主要观点被《甘肃社会科学》杂志2006年第2期第20页转载) 兰州学刊2006(1)P70-77.

49、鲁迅与无名氏的文化反思比较.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6(1)P7-11.

50、建构:略论无名氏小说的文化反思. 沂州师范学院学报2006(1)P1-5.

51、反抗中的怨恨:对鲁迅思想的新解读. 学术导刊(香港)2006(1)P102-107.

52、存在的怨恨:论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多重难堪. 社会科学评论2006(1)P67-73.

53、从外向转为内向:巴金小说的现代化.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2006(2)P99-103.

54、无名氏流派定位再思考. 国文天地(台湾)总252期,分21卷第12期P74-81.

55、解读诗歌《纤夫的背影》.《墨流心语》.上海文艺出版社2006年6月版P172-178.

56、略论西方现代性的自反性《陕西教育》(理论版)2006(4)

57、新怨恨理论视阈下的茅盾小说重读.创作评坛2006(4)P24-29.

58、生存艰难的痛苦思考——读张守富诗歌.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6(11) P5-9.

59、反抗与怨恨:中国现代六大作家的现代性体验之一.学习与实践2006(9) P121-127.

2007年

60、新怨恨理论视野下的巴金小说重读,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7(5)P70-74.

61、西方现代性的自反性. 社会科学评论2007(2)P66-71.

62、从报复模式看张爱玲小说的家庭文化反思。江西社会科学2007(3) P82-85

63、略论无名氏小说的文化反思. 社会科学评论2007(1)P79-84.

2008年

64、略论鲁迅反传统思想之根由与特点.山花2008(12)P136-137.

65、中国现代小说四大怨恨体验模式.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08(6)P13-17.

66、运用新怨恨理论进行选题的原由与方法论.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08(5)P6-10.

67、略论徐徐小说的传统文化反思.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08(5)P156-158.

68、新怨恨理论在文学研究中的发现.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08(4)P11-16.

69、传统与现代的两难抗辩.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08(1)P17-21.

2009年

70、孔乙己:真正的中国知识分子形象.社会科学论坛2009(11)上半月期P35-41.

71、从外向转为内向的怨恨.黎明职业大学学报2009(3)P14-24.

72、“新怨恨”的新质与“新怨恨”理论的界定.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9(7)P8-17.

73、中国古代文学与文论的怨恨主题学概述.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09(4)P12-15.

74、慧眼中的误读:茅盾小说的经济史视角重释.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9(1)P62-66

75、论支克坚先生对鲁迅研究的独特贡献. 甘肃社会科学2009(1)P134-137

2010年

76、传统贞操与现代自由的较量.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10(6)P18-20.

77、新怨恨理论视野下的张爱玲小说重读,东方论坛2010(4)P94-97.

78、圆满建构中的八重难堪.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10(3)P75-80.

79、阿Q命名文化密码之破译.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10(1)P58-62.

2011年

80、《二十一世纪的教学主题》(论文)[N]《甘肃教育》报1999、10、15

81、《新怨恨理论视野下的端木蕻良小说重读》.徐州师范大学学报.

82、《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知识分子形象》(待定)

83、《中国现代文学之怨恨体验的独特性》(待定)

代表论文1、“新怨恨”视角: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开拓与独创

“新怨恨”视角的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是王明科2000年读硕士研究生时候发现并提出的,之后在2003年读博士研究生前后开始全面进行论证并发表出系列研究成果。2006年6月部分内容以《怨恨:中国现代十位小说家文化反思的现代性体验》为题收入《中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8年被侵犯了著作权,2009年法庭判决胜诉。其内容的早期电子版发表见于王朝帖吧《怨恨:研究中国文化的新视阈;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的新范式》。

2、论现代性研究在中国当下文化语境中的十大问题

关于中国文化现代化的王明科研究,起始于2000年王明科在读硕士研究生时期对于鲁迅思想的攻读,2003年6月部分内容以《论鲁迅反传统思想》为题收入《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之后在2005年前后王明科又进一步做出深入论证。其中少部分内容曾以《中国文化现代化与现代性研究中的五大弊病》为题发表在《河北学刊》2005年第2期第21-26页,之后接连被四家权威刊物连续转载,首先是中文摘要被《光明日报》2005年3月29日第8版转载,其次是主要观点被《新华文摘》2005年第11期第162页转载,再次是主要论点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5年第4期第190页转载,最后全文正文被中国人民大学资料复印中心《文化研究》杂志2005年第11期第52-58页转载。当时引起过不小的学术轰动。

学术著作已经出版著作两部:一部是独著《中国文化与文学的现代化》,兰州大学出版社2010年5月版。另一部是参著《中国新文学家与现代文化建设───沈从文与现代文化建设》,山东教育出版社2009年10月版。尚未出版的专著有《新怨恨理论视界下的中国现代小说研究》(电子简略版见《中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数据库》──《怨恨:中国现代十位小说家文化反思的现代性体验》)、《再读经典:中国现当代文学名家新论》、《中国现代文学学者论》等。内容介绍《中国文化与文学的现代化》内容简介:21世纪的中国面临经济的二次改革与持续复兴,文化也是一样。经过20世纪整整一百年的努力,中国文化的现代化建设仍然没有形成一个规模甚至雏形。因此,建构中国现代文化是21世纪中国文化界最为紧迫的任务。中国现代文化的建构是个跨很多学科、涉及许多领域的系统工程,而现代中国文学是现代中国文化的重要一翼,又是现代文化的良性载体,现代文学本身也是一种丰盈的审美文化;况且现代文学作为现代文化的载体,与其他载体相比,更富有深邃性、丰赡性、形象性、诗意性和异彩性。因此它对于21世纪中国文化的建设来说,应是最便捷的取之不尽的优质资源。近几年从文化视野来洞察和探索现代文学的学术成果越来越多,充分显示出学者们积极参与现代中国文化工程建设的自觉性。王明科博士的第一部学术专著《中国文化与文学的现代化》,就是对这方面深入研究的理论与文本结合得很有特色的一本力作。专家评论1、评王明科《中国文化与文学的现代化》(朱德发).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10(5)P1-3.

2、评王明科《新怨恨理论视界下的中国现代小说研究》(朱德发).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10(1)P28-31.

学术课题独立完成六项省、厅、校级课题:第一项是独立主持江西省社会科学一般项目“中国现代小说怨恨体验之研究”(06wx64);第二项是独立主持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中国现代诗歌怨恨体验之研究”(WX0705);第三项是独立承担山东省规划重大学术项目“中国新文学巨匠与现代文化建设”的子课题:沈从文与现代文化建设(03Ayj01);第四项是独立主持江西省委统战部的规划项目“克服怨恨:实施凝聚力工程的有效途径”(2051)。第五项是独立主持江西师范大学博士启动基金项目:中国现代小说怨恨体验之研究(1671)。第六项是独立承担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招标项目20世纪中外文化诗学的比较研究的第十八章写作。

文学创作王明科文学创作目前主要集中在诗歌与散文方面。15岁开始发表诗歌,至今发表20余首。有诗集三部尚未出版,有日记40本尚未出版。散文比如:感恩掌声(散文). 江西师范大学《文学苑》2010年5月第14期P62-64.诗歌部分尚存发表原件的目录如下(另有一些发表的诗歌丢失元件,在此没有列出)

01《爱神的微笑》(诗)湖北《九头鸟》特辑1990、1

02《成群的早晨》(诗)湖南《诗歌》报第3期1990、5

03《过桥》(诗)甘肃《西部诗歌》报第1期1991、3、6、第3版

04《一撮泥土,长诗的云花》(诗)甘肃《西部诗歌》报第2期1991、8、25、第3版

05《想象某个情节》(诗)湖南《诗歌》报第4期1991、9、第2版

06《倾听音乐》(诗)安徽《青年诗》报1991、10、30、第3版

07《动听的窗声》(诗)入选《中国当代青年超短文学精萃》长沙诗友书社1991年版

08《雪夜》(诗)甘肃《西部诗歌》报第3期1992、10、30、第2版

09《断桥及其他》(诗)入选《南方诗语》香港金陵出版社1992版

10《铅笔》(诗)入选《1993年新星诗历》长沙诗友书社1992年版

11《海子,大海呼唤你》(诗)湖南《诗歌》报第5期1992、1、第2版

12《夏语》(诗)入选《跨世纪彩虹》长江文艺出版社1993版

13《面对漠风与白雪》(诗)入选诗集《虹》,蓝戈主编香港国际文化出版社1993年7月版第73页

14《我是礁石你是浪花》(长诗)西北师范大学《先锋》第16期2000、12

明科名言世界是视界中的世界,文学的世界是体验视界中的世界。

——王明科(出自2000年在读硕士生阶段)

传统与现代的悖论构成了中国文化的根本矛盾,传统与现代的各自内部本身也是个悖论性结构,在双重内驱动力的多元文化冲突下,中国现代文化终将在三大主力的相互矛盾运动中产生一个全新的系统:反抗(传统痼疾与现代弊端),建构(现代文化以克服意识危机),回瞥(传统文化以转化文化传统)。反抗的目的是为了建构,传统的强大造成了回瞥,回瞥是反抗中的回瞥,反抗是建构中的反抗,建构是在反抗与回瞥的过程中逐渐完成。这个系统不是简单融合中外古今一切优秀文化的完美系统,而是在一定阶段能够推动当时中国文化现代化的有着某种取舍选择甚至缺陷的新系统。

——王明科(出自2003年在读博士生阶段)

珍贵信件附一:王富仁先生给笔者的书面信

王明科同学:

来信收到,祝贺你考入山东师大中文系。山东也是我的家乡,那里是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重镇,希望你能在导师们的指导下取得卓越的学术成就。

鲁迅研究会常搞常新,关键在于鲁迅所体验的精神不是容易消失的。只要中华民族要在现代世界上存在下去,鲁迅的追求就不会过时。但鲁迅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成为时尚,所以鲁迅研究者要准备承担各种思想压力,三千年的传统不是一年两年、一代两代人就能变过来的。

今出小书一本,寄上以做纪念。

匆复

并祝

学安

王富仁

2003、10、10

附二:钱理群先生给笔者的书面信

王明科同学:

你好!

非常抱歉,回信竟拖了一年之久———我有个不为的习惯,来信总喜欢集中回复,没想到,杂事太多,一压竟压了一年。这几天正忙着偿还宅债,也就从堆积如山的信中翻出了你的来信,才匆匆回复。而且成了“马后炮”,估计你的毕业论文题目早已确定了。

坦白地说,所问的问题是应该向自己的。“选题”本身就是一个学术训练,也是学术研究的一个基本能力。我所能提供的意见是,事实上现代文学研究正处在一个“重新开始”的阶段,因此并不存在“没有什么研究空白”的问题。几乎在每一个作家作品、文学流派、文学论争,以及各种文学现象都有“重释”的余地与可能。我认为,你应该打开研究视野,不要总局限于鲁迅、张爱玲、现代派小说这些范围。另外,也要改变“跟随学术新潮”的心态,要从自己对现代文学作品的阅读体验,对现代文学各种现象的观察出发,同时考虑自己的研究兴趣,知识结构,以及精神气质,找到适合自己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走一条自己的独立的研究之路。当然,作为一个博士生,对本学科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也要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在这方面,我有两篇文章,可供参考,即发表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4年1期的《关于新一代研究者的观察与思考》,第4期的《我们走过的道路》。

匆匆写此 即礼

文安

钱理群

2004、11、22

附三:范伯群先生给笔者的书面信

王明科先生:

来信早已收到,但10、11月份是各种学术会议的“旺季”,坐不定下来。复信迟了,请你鉴谅。

从你的这封信中,我只能知道你的博士学位论文的一个大概,我也谈不上“指导”,也肯定谈得比较抽象。我只能讲讲自己的一些感想。

我觉得你的这个题目,是别开生面的。一般的论者,往往选取同类的作家,去论证自己的某一论点。而你找了10位大家,他们代表多种类型,而在“文化反思现代性体验”这样一个覆盖面很广的课题统率下,请他们从“五湖四海”走到一起来。这样的设计本身就不一般。因此,我很看好这个课题。

我也很赞赏你的前期准备工作的“扎实”,10位大家,你已经看了其中7人的全集,这个功夫就下得很大了,再看3个,就能将最基本的“构件”进入了你的“仓库”。当然,在理论上还得进行必要的准备与提高。

可以这样估计,这篇论文应该将中国现代文学中的许多错综复杂的现象,在“现代性体验”的框范中,找出一些规律性的问题;但他们毕竟是各有其代表性,因此也能看出中国现代文学的多元格局。论文应该使人们感到,这种多元性的必然性,以及过去那种用一把尺子去衡量多元化文化的种种失误所带来的消极后果。

在你的信中说:“中国现代作家的现代性体验给中国文化史、文学史、学术史、思想史等带来巨大动力的同时也制造了很多障碍,在极大推动中国文化现代化的同时也使中国文化面临了许多的难堪与歧途,这不仅是现代中国作家的困惑与矛盾,其实也是整个现代中国社会与中国现代文化的内在悖论与症候。”如果你能将上面表述得很有辨证性的论点,很有说服力地加以论证,那么,你的学位论文就会成为一篇优秀的学位论文。

你的论文中也许有一个难点,就是这些作家自小在中国文化的熏陶下成长的,这种中国传统的文化,又通过民族的、地域的、家庭教养的种种因素,在他们身上有着深深的烙印。后来他们中的大多数接受了国外的教育,至少是受到西方或日本的文化的影响,以致认为他们的思想是来自国外,连鲁迅也这样说:“现在的新文艺是外来的新兴的潮流……”因此他们所接受“新兴的潮流”的东西,往往浮在上层,是显见的;而自幼熏陶他们的传统的东西在他们不自觉中在深层发挥作用。我们在研究中往往将深层发挥着作用的“略而不计”。我希望在谈现代性体验时,要将每一位作家的“起点”有一个字数不多的概观,同时,要估计这些“古老的鬼魂”在他们以后的道路上的潜在的影响。

我希望论文在文字上也不要写得太艰深,只要有深邃的见解,形式上平易近人一点,更能增加读者的亲和力。这一点是我的“无的放失”,因为我没有看过你的文字,本不该提出这一点来。但过去读不少博士学位论文时,都使我感到太累了(稍微累一点是应该的,读论文总要动点脑筋的)。为了今后能读到你的大作,既深刻,又觉得是一种学术上的享受,那对我说来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

祝你成功!

范伯群

2004年11月22日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2023年上半年GDP全球前十五强
 百态   2023-10-24
美众议院议长启动对拜登的弹劾调查
 百态   2023-09-13
上海、济南、武汉等多地出现不明坠落物
 探索   2023-09-06
印度或要将国名改为“巴拉特”
 百态   2023-09-06
男子为女友送行,买票不登机被捕
 百态   2023-08-20
手机地震预警功能怎么开?
 干货   2023-08-06
女子4年卖2套房花700多万做美容:不但没变美脸,面部还出现变形
 百态   2023-08-04
住户一楼被水淹 还冲来8头猪
 百态   2023-07-31
女子体内爬出大量瓜子状活虫
 百态   2023-07-25
地球连续35年收到神秘规律性信号,网友:不要回答!
 探索   2023-07-21
全球镓价格本周大涨27%
 探索   2023-07-09
钱都流向了那些不缺钱的人,苦都留给了能吃苦的人
 探索   2023-07-02
倩女手游刀客魅者强控制(强混乱强眩晕强睡眠)和对应控制抗性的关系
 百态   2020-08-20
美国5月9日最新疫情:美国确诊人数突破131万
 百态   2020-05-09
荷兰政府宣布将集体辞职
 干货   2020-04-30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逍遥观:鹏程万里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神机营:射石饮羽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昆仑山:拔刀相助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天工阁:鬼斧神工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丝路古道:单枪匹马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与虎谋皮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李代桃僵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指鹿为马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金陵:小鸟依人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金陵:千金买邻
 干货   2019-11-12
 
推荐阅读
 
 
 
>>返回首頁<<
 
靜靜地坐在廢墟上,四周的荒凉一望無際,忽然覺得,淒涼也很美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