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玉舞人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2-06-07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高3.5厘米,宽3.5厘米,厚1厘米,1983年广东广州市象岗南越王墓出土,现为广东省广州市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藏。该玉舞人为玉黄白色,局部有缺损。整器雕工精细,姿态生动,为汉代出土玉舞人中首见的圆雕作品。

一件和田青玉质圆雕玉舞人,如蹲式,以圆雕与阴刻结合琢成,头部左侧螺壳发髻,一袖甩过头顶,杏核眼,身体曲线极为明显,各部位比例适度,裙、褶、长袖、衣带具飘动感。从整体看是一件写实作品,极为精美,虽大部钙化,小部开窗透明,玉质温润包浆柔和、锃亮,乃罕见之品。玉舞人

[1]

汉代玉器的主要成就是在西汉东汉时期,新汉王莽时玉器甚少,两汉玉器故尤为突出,种类很多,说明汉代在制玉业方面有很大发展。玉的材质比前代更加丰富,由于张骞出使西域后和田玉被引进中原,美玉逐渐增多。汉代玉器以装饰佩件占主流,姿态各异的玉舞人是其中的佼佼者,玉舞人佩多为女舞人的形象,她们是专供帝王贵族使役的舞人,长裙修袖,身材细挑,舞姿轻越,飘逸欲仙,其表现舞姿是社会上层阶级饮宴礼乐,祭祀仪式中歌舞场面的真实写照。所谓:“嫱媛侍几,歌童舞女之玩,充备其室。”(《后汉书官者传》)。

玉舞人的造型多为片状,有的刀法简单,有的刀法精细,唯圆雕少见且刀法繁化,琢成多姿的玉舞人,南越王墓中两件,是玉舞人精绝之作。其一身佩玉璜,是玉舞人中首见者,有战国遗风。其二圆雕舞人蹲式,头部螺壳发髻,长宽广袖,舞姿婀娜,有“圆歌宛转激清征,妙舞左右回纤腰”。是玉舞人中极精者。说明汉代玉舞人雕琢工艺由粗糙向精美发展。

友人季先生藏有一件和田青玉质圆雕玉舞人(见图),如蹲式,以圆雕与阴刻结合琢成,头部左侧螺壳发髻,一袖甩过头顶,杏核眼,身体曲线极为明显,各部位比例适度,裙、褶、长袖、衣带具飘动感。从整体看是一件写实作品,极为精美,虽大部钙化,小部开窗透明,玉质温润包浆柔和、锃亮,乃罕见之品。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