郾城县东宛清真寺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2-06-08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清真寺简介东宛清真寺,位于郾城县城西三十里处新店乡东宛村。坊上有回民1000人,大多居住在东宛村和新店街,主要回族姓氏有宛、李、法、张等姓氏。[1]

清真寺历史及布局东宛村原名小宛庄,本世纪50年代改为东宛。其先址原在新店街南门(据说在南门外有姓宛的石碑)。回民涉足此地始于明初,据宛氏回族老人讲,其祖籍系山西洪洞县,明初迁居于此,大约在明朝万历年间(1573-1619年),因河水累年冲刷,河道加宽,村庄无法居住,因而移至斗王村附近,距今约300多年。

东宛清真寺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迁新址后重建,清朝后期重修。民国时期,在阿訇宛庚典的倡议下,重建大殿3间。至解放初(1948年),寺内有大殿3间,讲堂2间,水房2间,其他房屋2间,大门1座,寺院占地一亩多清真寺原有义地12亩。“文化大革命”中,清真寺被破坏,大部分房屋濒于倒塌,群众自行将其拆除。1977~1978年,由当地回族群众捐资修建清真寺,现在清真寺占地2亩,有大殿3间,讲堂屋5间,水房屋3间,东屋3间,西屋2间,大门1座。[1]

清真寺阿訇清真寺自民国以来的主要任教阿訇有:李尚志、王长贵、马学礼、马腾九、杜鸿彬(繁城人)、宛同印(东宛人)、宛同德(东宛人)、宛建州(东宛人)、宛庚典(东宛人)、李明伦(郾城县城关人)、宛同耀(东宛人)、宛俊清(东宛人)、宛同道(东宛人)、宛小建(东宛人)、宛怀珍(东宛人)、宛建国(东宛人)、宛付堂(东宛人)、宛三民(东宛人)、白玉江(繁城人)、白冠飞(繁城人)等。[1]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