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王梦隐(1911-1994年),字心平,卫贤乡赵岗人,河南大学中文系教授,九三学社成员,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会理事。
主要事迹1925年至1930年,在安阳省立十一中、北京宏达中学读书,靠半工半读修完中学课程。在其兄王钧衡(原北师大地理系教授)资助下,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师从胡适、钱玄同、范文澜、黄侃、冯友兰等著名教授。其间,在北大红楼聆听鲁迅先生讲演。“九一八”事变发生,他参加了北大学生南下示威团赴南京请愿,要求当局抗日,被武装押解回校。1933年,与北大同学范长江(原新华社总编)等人组织“五月”社,研究国际问题,发表文章宣传抗日。1934年获学士学位。经河南大学教授范文澜介绍,到河大农学院任讲师兼开封高中、女师语文教员。1946年,经北大同学傅庚生推荐,受聘西北大学、西北工学院(今西北工业大学)等校执教。
1952年,受赵纪彬邀请,担任平原师范学院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室主任、副教授。1955年高校院系调整,调开封河南师范学院一院中文系,任教研室主任、副教授、教授。1958年,经赵纪彬提名,调任院图书馆副馆长。在他和馆长张邃青(史学家)共同努力下,河大图书馆藏书门类之广、数量之多、版本之珍贵,当时在省内乃至全国高校中屈指可数。
1978年,恢复研究生招生。年届古稀的王梦隐教授成为河大首批古典文学硕士生导师。年迈八旬,培养出五届数十名汉魏六朝文学研究生。张家顺(开封市副市长,原河大校长助理)、胡治洪(湖北教育出版社总编,武汉大学哲学博士,美国哈佛大学访向学者)、王琳(山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是研究生中的佼佼者。近60年的教学生涯,王梦隐教授在教学艺术上形成独具魅力的风格,受到学生称赞。1985年第一个教师节,河大中文系为王梦隐、任访秋等教授举办执教50周年纪念会,河南省省长何竹康到会祝贺。
主要贡献王梦隐一生著述颇丰,编写多部教材,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其中“九歌辨析”、“屈赋产生之背景”、“贺铸年谱”等篇刊于西北大学、河南大学学报。1985年,“贺铸年谱”收入建国以来河南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论著汇编《学海撷英》(河南省教委编辑)。他与张家顺副教授共同完成的30余万字的《庆湖遗老诗集校注》,受到文学界的关注。
王梦隐教授于1994年2月4日病逝,《光明日报》刊登了讣告,其弟子张家顺等送了挽联曰:“恩师乘鹤去,我辈痛何如”、“陶篱晋雨火薪早已传,汉骨魏风声响犹然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