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情概况比此洼子自然村隶属于珠街彝族乡比此村委会 ,属于山区。位于珠街乡北边,距离村委会4公里,距村庄
离 乡50公里。国土面积12.92平方公里,海拔1740米,年平均气温15 ℃,年降水量820毫米,适宜种植烤烟、玉米、水稻等农作物。有耕地846亩,人均耕地1.56亩;有林地17991亩。全村辖5个村民小组,有农户149户,有乡村人口565人,其中农业人口539人,劳动力339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334人。2008年全村经济总收入220.6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009.3元。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为主。
基础设施该村截止2008年底,已实现通水、通电、通路、通电视、通电话五通,无路灯。全村有38户通自来村道
水,有9户饮用井水,有53户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占农户总数的38.97%)。有84户通电,有0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85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 61.76%、0%和62.50%);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85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36户(分别占总数的 62.50%和26.47%)。
该村到乡镇道路为土路;进村道路为土路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未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9公里,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9公里。全村共拥有汽车0辆,拖拉机1辆,摩托车44辆。
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10户;装有太阳能农户3户;建有小水窖460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厨、改厕、改厩)的农户498户。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0亩,有效灌溉率为58.87%,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260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48 亩。
农村经济该村2008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20.61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104.72万元,占总收入的51.04%;畜牧业种植业
收入76.42万元,占总收入的33.68%(其中,年内出栏肉猪1070头,肉牛52头,肉羊908头);渔业收入0万元,占总收入的0.62%;林业收入28.95万元,占总收入的 12.43%;第二、三产业收入2.14万元,占总收入的 1.82%;工资性收入2.00万元,占总收入的0.4%。农民人均纯收入2,009.30元,农民收入以种植业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0.80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20人(占劳动力的0.92%),在省内务工9人,到省外务工2人。
文化卫生该村小学生就读到比此小学完小,中学生就读到珠街中学中学。该村距离小学校0公里,距离中学51公村小学
里。该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90人,其中小学生55人,中学生35人。
该村建有文化活动室0个、图书室0个、业余文娱宣传队0个。
该村现有农户149户,共乡村人口565人,其中男性304人,女性261人。其中农业人口539人,劳动力339人。该村全部为彝族,共573人。
到2008年底,全村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0人,占人口总数的0%(人员名单附后);参加农村合作医疗511人(人员名单附后),参合率0%;享受低保31人(人员名单附后)。
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乡卫生院,距离村委会卫生所2公里,距离乡卫生院50公里。该村建有公厕1个,建有1个垃圾集中堆放场地,无村内生活排水沟渠设施,人畜混居的农户132户,占农户总数的97.06%。
自然资源全村有耕地总面积846亩(其中:田210亩,地636亩),人均耕地1.56亩,主要种植烤烟、玉米、水稻等作物;拥有林地17,991亩,其中经济林果地1,189亩,人均经济林果地2.19亩,主要种植核桃、椪柑等经济林果;水面面积441.6亩,其中养殖面积4亩;草地0亩;荒山荒地0亩,其他面积105.9亩。有等资源。[1]
文化教育该村小学生就读到石鼓完小,中学生就读到第四中学。该村距离小学校0.5公里,距离中学2.5公里。目前该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41人,其中小学生28人,中学生13人。
该村建有文化活动室1个。
村务公开该村到2008年底,已签定农业承包合同24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156.00亩,其中土地流转面积0.00亩。已建立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制度,其中,一事一议筹资额0.00元(人均0.00元),一事一议筹劳62个(劳均1个)。年末集体总收入0.00万元,有固定资产9.36万元,年末集体有收益0.00万元,农村财务管理实行自行管理,定期开展村务公开,并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主要以粘贴公告、黑板报、会议等方式公开,公开项目有社会公益事业筹资筹劳情况;财政对农民补贴情况;民政救济情况等。
发展重点该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人居环境差,宅基拥挤;公益事业基础建设薄弱,人畜饮水水源不足,饮水管网严重老化,急需改造;农村电网没有进行农网改造,用电安全难以保证;乡村道路晴通雨阻;村内道路硬化程度较低,需要完善;村内排水沟渠、垃圾池、公厕、文化娱乐场所等急需建设,村容村貌差,须待整治,群众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发展畜牧业及二三产业。
该村今后的发展思路和重点是:以党的十七大提出的目标,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进一步加强群众思想文化整体素质的提高,大力推广农村实用科学技术,积极发展农村畜牧产业,努力提高牲畜养殖科学技术含量,提高养殖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