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情概况红木场村隶属于云南省保山市龙陵县龙新乡菜子地行政村,属于山区。位于龙新乡南边,距村委会6公村庄一角
里,距离乡政府7公里。国土面积1957亩,海拔1870米,年平均气温14℃,年降雨量2200毫米,适宜种植水稻、包谷、小麦等农作物。有耕地面积227亩,其中人均耕地1.35亩;林地800亩,共有经济林果地40亩。该村设党小组1个;党员总数5人,党员中男性4人,女性1人;年龄在60岁以下的3人,60岁以上的2人。共有团员1人。全村辖2个村民小组,有农户40户,有乡村人口167人,其中男性99人,女性68人。到2006年底,全村参加农村合作医疗农户36户,共计155人,参合率92%;享受低保人数6人;其中农业人口167人;劳动力98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96人。2006年全村经济总收入21031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39元,该村属于贫困村,农民收入以种植为主。该村今后的发展思路和重点是:农业以种植杂交包谷和大麦为主的优良品种。以茶叶、养殖业为主的发展经济。以种植优植林种为主发展林业。
农村经济该村有耕地总面积227亩 (其中:田51亩,地176亩),人均耕地1.35亩,主要种植水稻、包谷、小麦等农作生猪养殖业
物,拥有林地800亩,其中经济林果地40亩,人均经济林果地0.24亩,主要种植茶叶等经济林果。该村的主要产业为种植业、养殖业、第三产业,农产品主要销往县内市场。2006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10311元,人均总收入1259元,其中:种植业收入97818元,占总收入的47%;畜牧业收入71233元,占总收入的34%;渔业收入700元,占总收入的0.33%;林业收入16520元,占总收入的7.9%。第二、三产业收入14040元,占总收入的7%;人均纯收入839元,农民收入以农业等为主。计划到"十一五"期末,力争使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6年的839元增加到1000元。该村到2006年底,已建立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制度,农村财务管理实行委托管理,定期开展村务公开,并成立了理财小组,加强农村财务监督管理,主要采取粘贴公告、会议等的方式向村民进行村务公开。
基础设施该村截止2006年底,已实现通电、通路、通电话、无路灯。全村不通自来水,有40户饮用井水,有40户还存在引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占农户总数的100%);有40户通电,不通耕地
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13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100%、100%和33%);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16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10户(分别占总数的40%和25%)。该村到乡道路为土路;进村道路为土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未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7公里,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7公里。全村有拖拉机1辆。全村没有建沼气池及装太阳能的农户;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51亩,有效灌溉率为80%。该村到2006年底,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有36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有4户居住于其他结构的住房。该村小学生就读到完小,中学生就读到中学。该村距离小学校6公里,距离中学8公里。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室和龙新乡卫生院,该村距村委会卫生室5.5公里,距离乡卫生院8公里。该村没有公厕,无垃圾集中堆放场地,无村内生活排水沟渠设施,人畜混居的农户40户,占农户总数的100%。[1]
自然资源全村有耕地总面积227亩 (其中:田51亩,地176亩),人均耕地1.35亩,主要种植水稻、包谷、小麦等农作物,拥有林地800亩,其中经济林果地40亩,人均经济林果地0.24亩,主要种植茶叶等经济林果。
特色产业该村的主要产业为种植业、养殖业、第三产业,农产品无完善的销售渠道。该村目前正在发展林、茶特色产业,今后计划大力发展绿色产业。
人口卫生该村以汉族为主,现有农户40户,共乡村人口167人,其中:男性99人,女性68人。其中农业人口167人,劳动力98人。
到2006年底,全村参加农村合作医疗农户36户,共计155人,参合率92%;享受低保人数6人;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室和龙新乡卫生院,该村距村委会卫生室5.5公里,距离乡卫生院8公里。该村没有公厕,无垃圾集中堆放场地,无村内生活排水沟渠设施,人畜混居的农户40户,占农户总数的100%。
文化教育该村小学生就读到完小,中学生就读到中学。该村距离小学校6公里,距离中学8公里。目前该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人数26人,其中:小学生数20人,中学生人数6人。
该村没有文化活动室及图书室等文化活动场所,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极为贫乏。
村务公开该村到2006年底,已建立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制度,农村财务管理实行委托管理,定期开展村务公开,并成立了理财小组,主要采取粘贴公告、会议等的方式向村民进行村务公开。
基层组织该村设党小组1个;党员总数5人,党员中男性4人,女性1人;年龄在60岁以下的3人,60岁以上的2人。该村共有团员1人。
发展重点该村目前存在问题:基础设施差,饮水困难,交通不方便,土路还有1.5公里左右;照明电、电杆、电线陈旧老化;农田灌溉水困难。
该村今后的发展思路和重点是:1、农业以种植杂交包谷和大麦为主的优良品种。2、以茶叶、养殖业为主的发展经济。3、以种植优植权种为主发展林业。
到"十一五"期末,力争使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6年的839元增加到1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