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角仙菜的藻体由匍匐枝的节部向下生假根附着于其他藻体或动物体上;向上生直立枝,顶端为双分枝,一长一短,下部分枝互生。其生长于低潮带礁盘内珊瑚,车磲体上或附生于其他藻体。
中文学名:
皮角仙菜
拉丁学名:
Ceramium kororensis
门:
红藻门
目:
仙菜目
科:
仙菜科
属:
仙菜属
种:
皮角仙菜
模式标本产地:
太平洋加罗林岛
命名人及时间:
Itono 1971
目录
形态特征外形特征生殖特征生活习性分布范围分类特征
形态特征外形特征
皮角仙菜的细部结构图(5张)
藻体高3~4 mm,由匍匐枝的节部向下生假根附着于其他藻体或动物体上;向上生直立枝,顶端为双分枝,一长一短,下部分枝互生,枝的直径中部粗,而上、下部细,节间直径35~45 μm,长130~150 μm,仅节部具皮层,皮层带高35 μm,直径45 μm,其上部的下部为三角形,其余细胞为多角形,在2/5和3/5的细胞间界限明显,其下部有1~2行细胞水平向排列。[1]生殖特征四分孢子囊生于藻体的上部节部,每节2~3个,直径40~45 μm,锥形分裂,囊果生于雌配子体皮层带侧面,无小枝包被。[1]
生活习性生长于低潮带礁盘内珊瑚,车磲体上或附生于其他藻体,如仙掌藻(Halimedasp.)、沙菜(Hypneasp.)、粉枝藻(Liagorasp.)、马尾藻(Sargassumsp. )、团扇藻(Padinasp.)、凹顶藻(Laurenciasp.),或与其他藻体混生如兰子藻(Spyridiasp.)、纵胞藻(Centrocerassp. )、凋毛藻(Griffithsiasp.)。[1]
分布范围太平洋:中国海南西沙群岛。加罗林岛,墨西哥。[1]
分类特征该种为1971年糸野(Itono)报道的新种,与道森(Dawson)1957年在帕里岛(Parry)所采的“C. vagabune”相似,但两者的区别在于角皮仙菜为双分枝,而“C. vagabune”为单轴无分枝,他报道的标本未采到四分孢子体和雌性藻体。中国学者所检查的标本中,有四分孢子体和具囊果的雌性藻体。在西沙群岛1~5月均能采到该种。[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