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非标准设计大厦(英文:Non-Standard Domestic Block)是香港公共房屋大厦的一种,于近年落成的公共屋邨中较为常见。
简介1990-2000年代,房屋署以标准设计,在各区大规模兴建一式一样的屋邨,被批评单调乏味。随着近年公屋量锐减,公屋地皮亦趋小型和不规则,房屋署引入非标准设计以应付不同环境。
牛头角上邨重建第二、三期,是房屋署首批由和谐式过渡至非标准设计的公屋,脱离沉闷设计;六座大厦是根据现场风向分两排兴建,以制造通风廊避免屏风效应,同时减少单位互望。非标准设计大厦在景观设计,外墙设计和单位设计都比和谐式更好,最后房署于2009年停止使用和谐式大厦设计新屋邨,取而代之的是非标准设计大厦。
大厦设计非标准设计大厦的高度设计没有统一标准(如彩德邨彩亮楼及彩贤楼,其分别只有38及36层),但一般都以40层作为标准。非标准长型大厦非标准长型设计大厦的外观呈“一”字型,例子有位于葵联邨。这款设计与长型大厦设计相似,但非标准长型大厦的大堂是嵌入大厦主楼内的。
T型大厦
T型设计大厦的外观呈“T”字型,这设计减轻了“楼望楼”的问题。T字式非标准型设计的大厦的其中一翼较其余两翼长,例子有美东邨美仁楼;有些T字式非标准型设计的大厦以一字式非标准型设计为基础,再加入一翼作为升降机大堂,款式例子有彩德邨彩敬楼、彩亮楼及彩贤楼。
十字型大厦
非标准十字型大厦的外观呈“十”字型,与新和谐一型相似,为非标准设计大厦当中最为常见的款式;而当中大厦A翼及C翼末端单位设有一正方型窗户、走廊末端凹入大厦主体内的非标准十字型大厦为最常见的款式。例子有彩德邨及蓝田邨,两邨都拥有同款的非标准十字型大厦。当中,彩德邨拥有三座与普遍非标准十字型大厦相似但有些微分别的非标准十字型大厦。其他款式的例子有油丽邨的丰丽楼及盈丽楼的走廊末端两旁窗户比和谐式大。
Y字型大厦
非标准Y字型大厦的外观呈“Y”字型,与和谐二型相似,例子有位于黄大仙上邨咏善楼及牛头角下邨第1座(兴建中)。
削翼设计
削翼设计不是非标准设计大厦的其中一款型号,而是指大厦其中一翼(或多于一翼,但未曾出现)的顶部减少了末端的单位。外型与和谐式大厦的附翼大厦相似,但削翼设计的非标准设计大厦中被减少的单位本身为大厦主体的一部分,并不是与非标准设计大厦相连。例字有彩福邨彩喜楼,该大厦一共有40层,C翼在36层起减去末端的单位,36层至40层的走廊末端更设有露台。
特点新的公屋水缸咸淡水供应系统,须清洗或维修水缸时可轮流进行,避免了供水暂停建筑物料则选用环氧树脂涂层钢筋,是预防钢筋混凝土过早腐蚀而剥落的最有效益和最可靠方法,大厦使用三十年便可节省维修费等高达二、三百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