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连锋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2-06-09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中国科学院副研究员

姓名: 赵连锋 性别: 男

职称: 副研究员 学历: 博士

简历:

赵连锋,男,1972年出生,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

1989-1993:华东地质学院,勘查地球物理专业,学士;

1993-1997:核工业东北地质局240研究所,勘探地球物理专业,工程师;

1997-2000:成都理工学院,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专业,硕士;

2000-2003:成都理工大学,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专业,博士;

2003-2008: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地球物理专业,博士后;

2008-至今: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地球物理专业,副研究员。

研究方向:

根据数字地震台网的资料,采用波形模拟、反演和频谱分析等方法,研究震源、地球内部构造及介质性质等有关的地球物理问题。典型的工作有:1998年印度、2006年和2009年朝鲜核爆的当量估计;利用天然地震远场波形资料研究盆地尺度的地下介质速度结构;区域震相特征调查及高分辨率地壳衰减成像;2008年汶川地震的破裂过程研究。

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004-2006, 批准号:40374016, 用转换函数和波形反演方法研究上地幔速度间断面结构,(PI)

2005-2007, 批准号:40404003, 盆地结构的地震波响应模拟与波形反演, (Co-PI)

2008-2011, 批准号:90714012, 华北克拉通深部Q值、速度分布与物质组成, (Co-PI)

2010-2012, 批准号:40974029, 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区域地壳Lg波Q值成像研究, (PI)

中国科学院项目:

2007-2009, 批准号:KZCX2-YW-101, 复杂构造地震高精度数据处理关键技术研究, (Co-PI)

2008-2009, 批准号:CXJJ-225, 利用区域震相识别地下核爆与当量估计, (PI)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

2003-2005, 利用地表及井间地震资料进行Q值成像, (PI)

大型企业项目:

2004, 地震层析成像软件系统开发, (PI)

2008-2009, 地球物理层析成像软件系统研发, (PI)

2009-2010, 铁路路基与隧道大地电磁法勘探, (PI)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