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wù wù qióng nián
【释义】
兀<形> (指事。从一,在人上。人头上一横,表示高平。本义:高耸特出的样子)
兀兀穷年:辛辛苦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兀兀,劳苦的样子。穷年,终年,一年到头。
【同本义】兀,高而上平也。――《说文》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又如:兀岸(直耸挺拔)
【出处】
语出唐朝韩愈《进学解》:“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
臧克家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
数学中"兀"指圆周长与直径的倍数:3.1415926535......
季羡林
《成功》:开灯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