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桃源大桥由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院和北京工业大学设计,山西省建筑工程集团总公司承建。大桥长度为156米,宽28.5米,是桃河上最宽的桥梁。
大桥为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板梁结构,共完成混凝土浇注约6800立方米,使用各种钢材1100余吨,开挖土石方量15000立方米,项目完成概算投资1600万元。该桥距离不久前竣工通车的新泉大桥有800米的距离,和五渡公路桥相距也是800米。
桃源大桥属于今年年初开工修建的化工厂路的一部分,化工厂路北起桃北东路,向南横跨桃河,经官坊街、德胜东街及化工厂区中部,终点为南大东街四中口。化工厂路全长1.6公里,全线采用城市主干路II级标准,是连接市区南北向的城市主干道。
截止到目前,化工厂路的两项重点工程———化工厂路下穿石太铁路隧道桥和桃源大桥已建成,预计明年化工厂路将全线竣工通车。
诗意与寓意结合的桥名“桃源”一词来源有三:郭沫若先生的诗句:“飚轮迎月入阳泉,灯电通明半壁天。争赞浑如到香岛,飞来仿佛遇桃源。”;古平定州八景之一有“五渡平波”,“五渡水,有三源:一出四角山,一出黄沙堰,一出鹿泉山,南流五渡合桃水”,故五渡水为桃河水源之一,“桃源”,可理解为桃河之源;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桃花源”描绘的是人们追求和向往的一种和平、安定、幸福的生活境界。桥之所以冠名“大桥”,是因为该桥的宽度、体量均属桃河上同类建筑中较大的。桥名冠之以“大”,具有时代特色,富有改革开放的宏大气势。命名为“桃源大桥”充分体现了阳泉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实施赶超战略,开拓进取,不懈努力,必能完成打造“晋东明珠”、建设宜居城市的神圣使命,必将达到所追求和向往的“桃花源”的美好境界。
外观是亮点桃源大桥是全省惟一一座注重景观设计的桥梁。
桃源大桥从整体上来看,它流线型的外观设计与周边起伏的山峦和逶迤变化的天际线,以及蜿蜒曲折的河流,构成了和谐统一画面。从局部景观的工艺手法和色彩来看,桥面平直中有起伏,避免了纯平板桥缺乏特色、平淡缺乏亮点的呆板面貌而显得灵动飘逸;桥栏板内侧是直线装饰,而桥身外侧采用了折线形装饰;桥头堡、灯架造型采用了直线与折线相结合的形式,打破了以往纯直线灯杆的常规做法;大桥用材、选色,基本上采用了浅色调。如金属材质的桥头堡和灯架、人行道铺装的石材、桥身装饰的石材等在色彩上均选用了银灰等浅色调,给人以洁净、轻盈的感觉。从材质使用方面来看,主体采用了钢筋混凝土材料,外部景观如桥栏杆、人行道采用了造价较低的石材,桥头堡、灯架等采用了金属材料体现出现代科技和工业文明的特征,与阳泉这个工业城市的内涵相协调。造型雄伟的桥头堡,是其他桥梁建设中少见的。桥梁的细节上来看,镌刻桥名所用景观材料为毛料石材,自然而朴素;桥名用字集我国近代著名诗人和书法家郭沫若的行书书体加篆体字款识印章,更加充溢着鲜活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厚重感。
桃河上的第九座桥用了短短五个月的时间,母亲河上又增加了一座桥梁。18日上午,位于汽运一公司处的桃源大桥正式竣工通车,市区南北向交通能力将会得到进一步提升。
桃源大桥南北桥头两侧分别耸立着灰色的钢性桥头堡,桥身上错落布置着14盏独特的钢架景观灯,花岗岩做成的栏杆、人行道和路沿石……独特的设计使桃源大桥如同一宗现代艺术雕塑,让美丽的母亲河变得更加靓丽。
该桥的建设是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扩容提质”,大力推进“东进北扩”,努力构建“大阳泉”城市框架,打造靓丽山城总体战略的一个重大举措,该桥建成后,可以从根本上提高我市城市南北交通能力,拉近开发区与老城区空间距离,进一步改善我市投资环境,促进经济发展,造福于全市人民。该桥与规划建设的化工厂路连为一体,建成后必将有效的带动两岸房地产业、商业的发展,增强城市活力,丰富城市的人文景观,大大提高城市的综合品质。
至此,市区内桃河上的通车桥梁增加到了九座,分别是赛鱼桥、四矿桥,平坦立交桥、桃河桥、华盛桥、新泉桥、桃源桥、五渡桥和白羊墅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