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帖简介来禽帖
[1]
【名称】来禽帖
【作者】王羲之
【书体】楷书
【时代】东晋
【材质】纸本墨拓
【规格】2行,20字
《十七帖》丛帖第二十五通尺牍。又称《青李帖》,《宣和书谱》称《青李来禽帖》。[2]
法帖释文释文果熟来禽图
[3]
青李、来禽、樱桃、日给藤子,皆囊盛为佳,函封多不生。[4]大意青李①、来禽②、樱桃、日给藤③的种子,寄来时都以布袋装著较好,若封在信里,种下去往往不能发芽。[4]注释①青李:李子的一种;②来禽:果名,又名林檎,也称沙果、花红。因此果味甘,果林能招众禽至,故有来禽、林檎之名。③日给藤:日给,藤本植物名。《太平御览》卷九七引三国魏杜恕《笃论》:“日给之华与相似也,结实而日给零落。”二语本王羲之《十七帖》:“青李、来禽、樱桃、日给滕,子皆囊盛为佳,函封多不生。”唐李绰《尚书故实》:“王内史书帖中有《与蜀郡守朱书》,求青李、来禽、日给藤子。”王国维《题御笔花卉四幅》第三首诗:“叶密花繁意不胜,诸天缨络挂层层。可知青李来禽种,未抵开南日给藤。”[5]考释《晋书》王羲之传载:晚年优游无事,修植桑果,率诸子,抱弱孙,游观其间,有一味之甘,割而分之。种果植树,是王羲之晚年的一项爱好。[2]
欣赏与评价《十七帖》乃王羲之草书煊赫之迹,独此帖为楷书(个别字略带行书意)。观其书意,饶有魏晋楷书古朴意。较传世的楷书《黄庭经》、《乐毅论》、《东方朔画赞》,均有过之。相对于《黄庭经》这些经六朝、唐、宋人多次翻摹容易失真的右军小楷,《来禽帖》更接近王羲之楷书的本来面目。仅仅二十字,却是研究王书的极可宝贵的资料。[2]
王羲之的楷书字体边横张为纵展,纵向笔画挺直多向下引出,结体匀衡大方。王羲之对原有楷书笔法作了改造,形成“内擫”和“一拓直下”的特征。就字的横笔来分析,王羲之楷书在提笔处有按笔,收笔处不着重折笔重按,在运笔速度上缓前急后,笔画趋于简化明快,道整匀紧。笔法上的改变使字的体态也与以前不同。王羲之的楷书“潇洒纵横,何拘平正?”有“魏晋飘逸之气”。字形上并不追求通篇每个字宽高相等,而是按照字的自然姿态安排点画,能“各尽字之真态,不以私意参之”。这些特点,在《来禽帖》里得到了验证。[6]
关于十七帖《十七帖》中的多封信札,是王羲之写给他的老朋友益州刺史周抚的。因为第一封信开头是“十七”二字,于是统称为《十七帖》。
《十七帖》丛帖共二十九帖,目录如下:
01、郗司马帖;02、逸民帖;03、龙保帖;04、丝布衣帖;05、积雪凝寒帖;06、服食帖;07、知足下帖;08、瞻近帖;09、天鼠膏帖;10、朱处仁帖;11、七十帖;12、邛竹杖帖;13、蜀都帖(游目帖);14、盐井帖;15、远宦帖(省别帖);16、都邑帖(旦夕帖);17、严君平帖;18、胡母帖;19、儿女帖;20、谯周帖;21、汉时讲堂帖;22、诸从帖;23、成都城池帖;24、旃罽胡桃帖;25、药草帖;26、来禽帖;27、胡桃帖;28、清晏帖;29、虞安吉帖。
此目录主要依据孔氏岳雪楼本《十七帖》,藏香港中文大学。此本为“僧权”全本,摹刻于南朝梁内府所藏原迹。[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