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背景:贝迩项目(BELL:Business,Environment, Learning and Leadership)是由世界资源研究所发起,美国著名大学商学院参与并得到众多跨国公司支持的国际环境教育项目。贝迩项目于九十年代起在北美和拉丁美洲实施并得到很好地推广,自2000年起在亚洲地区实施,国家环保总局宣教中心是该项目在中国的组织与协调机构。
贝迩项目旨在将环境教育和可持续发展的内容纳入工商学院的课程之中。通过举办师资培训,编写教材及案例,提供最新资料和信息,帮助学校获取与课程发展和学术研究有关的产业实践和技能的变化,以及在政府、学术机构、商学院和企业之间开展经常性交流等方式,建立起联系紧密的工作网络,共同推进环境教育在更高领域的发展,使今天的商学院学生---未来的管理者在今后的决策中成为环境友好的伙伴。
贝迩项目于1991年起在美国5所著名大学商学院实施,1992年达到25所,很快就增加到100所;1994年拉丁美洲-BELL项目启动,拉丁美洲13个国家的80所大学加入。目前全球已有300多所大学的MBA教育参与其中。随着贝迩项目的展开,到2000年美国已经有3/4的商学院正式开设了环境课程,其中约有一般将其设为必修课,约1/5设了环境方面的学位或双学位。美国的贝迩网络涵盖了美国排名前50的商学院,开发了50余个教学案例、教学模块、教学大纲和教案。1999年,贝迩项目被美国国家环境教育基金会授予国家环境成就奖。
目标:贝迩的全局目标是指导企业领导怎样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并且得到收益,使他们转变成环境友好的合作伙伴,从而逐步将该项目按区域划分的特性(划分为北美洲、拉丁美洲和亚洲三个区域),转化成一个全球性的网络,同时,也考虑到亚洲存在的地区间差异,世界资源研究所会继续因地区差异提供不同的产品与服务,以满足亚洲地区特殊的战略需求。
贝迩项目与环境教育:商学院是未来决定社会发展战略的商务领导者成长的摇篮,他们易于接受新的观念,诸如商业界在社会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的定位,以及他们自身作为管理者所扮演的角色和承担的责任等。为了配合商学院在发展中更多地融入环境教育和可持续发展的课程,贝迩注重师资的培训以及在院校之间建立起紧密的联系,协助课程的发展,并且帮助学校安排与课程发展有关的产业实践和理解技能必要性的变化。
2000年初,美国国家环境教育与培训基金会因贝迩项目较好地把环境教育融合到学校的整个教育体系中,而授予世界资源研究所BELL 1999 年国家环境教育成就奖。
在中国实施贝迩项目的意义:入世后,中国企业面临着亟待提高国际竞争能力的要求。在大学中推广贝迩项目前瞻性的理念有助于中国的商务发展以及环境产业与国际接轨。贝迩项目在中国的实施,不仅将推动中国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提高中国环境管理和环境保护产业与咨询业的发展,而且也会丰富我国工商管理教育的内容,有助于我国的工商管理教育与全球同步。
中国贝迩的发展首届中国贝迩年会之后,环境保护部宣传教育中心(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宣传教育中心)负责组织与协调贝迩项目在中国的发展。
中国贝迩项目开展八年来,在课程实践、教材编写、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阶段性进展,具体如下:1)建立了完善系统的课程体系目前,在环境保护部宣传教育中心的推动下,贝迩绿色示范课程已分别在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开设面向研究生和MBA学生的公共选修课,以环境公共政策和环境技术市场化为两条主线,围绕环境学原理、环境公共政策、环保公众参与、环境经济、环境投资与市场营销等主题,使不同学校、不同学院具有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共同参与到环境公共政策的研究当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独立思考问题、团队合作、创新以及领导能力,培养具有较高环境素养的复合型人才,探索跨学科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创新与改革,为国家和地区公民可持续发展教育社会化提供案例,为高校与社会共享资源搭建平台。
结合5年多的实践与反馈,课程不断地和学员沟通,反复的论证和修改,建立了一套较为完整的课程体系,包括——学院课堂教学、专业人士及企业领导讲座、实地考察参观、学生小组项目研究、讲演和研讨会等形式,以实地调查、案例分析和多媒体为主要教学手段,结合中国最新的环境热点确定研究题目,从问题入手,以解决问题和方案优化为最终目标,以全新的视角探讨中国环境公共政策发展动向和改进途径,从而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环境意识。
联合国前副秘书长莫里斯•斯特朗先生、全国人大常委会环境资源委员会前主任委员曲格平教授、美国著名环境专家莱斯特.布朗先生等国内外著名专家曾应邀为中国贝迩绿色课程授课,西门子、壳牌、通用电气、长江生命集团、ITT(中国)、标致雪铁龙等国际著名跨国公司和地球之友、气候集团、美国律师协会、自然之友、绿家园等环保NGO也与贝迩绿色示范课程的同学分享了其成功的案例。2)形成全国范围的研究和教学团队在教育部环境科学和环境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和全国MBA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支持下,形成一个比较系统的研究和教学团队,设计数十所高校。其中核心成员包括:环境保护部宣传教育中心的贾峰、崔丹丹,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陈章武、仝允桓、宋学宝、杨斌,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的王立彦、章铮、杨东宁,北京大学环境学院的张世秋,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的徐二明、宋华、齐东平,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的刘静玲、史江红,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的朱道立和大连理工大学管理学院的吴伟等20余位教授。3)编写教材成功编写和翻译出版了环境教学案例及工商管理环境教材
中国贝迩绿色示范课程在实践中,组织学术界成功编写了适合中国的环境公共课教材,主要有:《环境技术市场化——北京大学贝迩(BELL)绿色示范课程成果汇编》、《绿色管理》、《国际著名企业管理与环境案例》、《环境科学案例研究》、《环境科学案例研究教师手册》、《中国企业可持续发展案例集》等,受到业界的关注与好评,以上案例和教材大部分已经正式出版。4)五余年的教学实践硕果累累截至2008年12月,贝迩绿色示范课程已分别在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开设了五届共9期课程,累计培训550余名青年人,被新闻媒体誉为“培育中国绿色人才的西点军校”,培养出的优秀青年在推动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的事业中正在做出贡献,近几年来气候变化、可再生能源开发等领域招聘的青年人大多都参与过贝迩绿色示范课程。该课程的另外一个特点是面向社会开放,比如2008年春季班中,除了在校学生外,有来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WWF、绿色和平、国际记者培训机构、气候组织等组织的近20位在职人员也旁听了课程。
同时,环境保护部宣传教育中心还在北京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举办面向教师和学生的7期“环境与发展论坛”,主题为“公众参与和舆论监督”、“企业如何应对环境的压力和挑战”、“工商管理学院的环境教育”、“企业、城市与可持续发展”和“工商管理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等;在成都、北京等城市及西安交通大学、宁夏大学、南京大学举办了6场贝迩绿色演讲,主题为“绿色贸易壁垒”、“可持续能源之路”、“企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和“环境法与工商企业可持续发展”,有近4000名教师、学生参加,取得良好的效果。5)成立中国研究中心成立中国贝迩工商管理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2004年,在环境保护部宣传教育中心、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以及大连理工大学的合作下,在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成立中国贝迩研究中心,目的是将贝迩课程推向更多的商业管理学校,同时加强国内高校与国际在环境教育方面的合作。6)构建多方交流平台构建了高校、政府和企业与国际环境教育信息交流平台,探讨可持续高层次人才的培养途径
贝迩绿色示范课程邀请政府、企业、商学院和环境学院等专业人士讲座,为课程提供鲜活的案例分析,并与不同专业背景的研究生和MBA学生进行交流。同时,贝迩课程在全国已经建立了以400所管理学院、商学院和环境学院为主体的工作网络。
截止目前,已经举办七届中国贝迩年会,结合当时环境领域的热门话题,邀请中外知名专家,共同探讨中国环境问题的解决方案,分享贝迩绿色示范课程的经验。探索高校开展可持续发展教育路径,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联合国前副秘书长莫瑞.斯特朗先生、全国人大常委会前副委员长成思危、全国人大常委会环境资源委员会前主任委员曲格平教授、清华大学钱易教授、俄勒冈大学MikeRusso教授等国内外著名专家曾应邀出席中国贝迩年会,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还为首届中国贝迩年会的召开发来贺信。2003年,环境保护部宣教中心组织部分绿色课程教师参加在佛罗里达州大西洋大学召开的主题为“生态系统与企业:可持续发展商务教育的前景”的BELL2003全球年会;组织部分绿色课程教师负责老师前往西雅图参加管理学术年会。中国贝迩年会已经成为我国高校、政府、企业与国际交流环境教育信息的平台,政府、学术机构、商学院和企业之间开展经常性交流等方式,建立起联系紧密的工作网络,共同推进环境教育在更高领域的发展,使今天的工商管理学院学生——未来的管理者在今后的决策中成为环境友好的伙伴,促进我国环境教育的国际合作与交流。7)构建可持续的环境信息交流平台环保部宣教中心制作中国贝迩绿色示范课程网站,将中国贝迩绿色示范课程的全部内容搬到网络上,实现信息共享。同时,还编制中国贝迩简讯,定期向政府机关、高等院校、跨国公司发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