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螂竹节目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2-17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螳螂竹节目 mantophasmatodea

历史 2001年6月,一位研究生zompro访问了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管理员给他看了一只1950年采于坦桑尼亚的标本。这只标本很像是一种竹节虫,但是半个世纪以来,没有人知道这是什么。没过几天,一位琥珀收集者又寄给了zompro一只被琥珀包裹住的小虫,和那只标本很像。随后,zompro又在柏林自然博物馆发现了类似的标本,并请另外两位昆虫学家kistensen和klass分析了这三个标本的亲缘关系。他们发现,这三个标本和竹节虫很是相似,但是又有本质上的不同。他们认为这应该是一个新目。就是后来被命名的螳虫脩目 mantophasmatodea(虫+脩 xiu,《科学时报》将mantophasmatodea译为“螳螂竹节目”,很多文献使用此名称)

分类 目前,螳虫脩目共计有三科和一个未定科,坦螳螂竹节科、螳螂竹节科、南螳螂竹节科、尚未定科

共十一属,十四种(其中一未定种)。

生物学习性

1、发育

螳虫脩是渐变态的昆虫,即整个发育过程由卵、若虫、成虫三个阶段。螳虫脩的卵通常在第一场秋雨后孵化。潮湿的冬天一般为若虫阶段,并于春天(9月和10月)发育为成虫。在纳米比亚,螳虫脩一龄若虫一般出现于三四月,并于五月左右发育为成虫。

2、交配

螳虫脩发育为成虫后性成熟,随后便可以交配。在交配之前,雄虫和雌虫都会通过用腹部末端敲击发出人耳听得到的声音。或许它们用声音交流,但是目前却没有在螳虫脩身上发现有听器。随后雄虫会迅速爬到雌虫背上,用前足和中足抱住雌性身体,并且将身体弯曲成S形(可见图16)。

3、产卵

雌虫产卵在卵囊中,通常一个卵囊中有12个卵。雌虫可以产好几个卵囊。卵囊的壁十分薄。一般卵囊多产在草丛之中。

4、食性

螳虫脩是肉食性的,它们通常捕食书虱、蝇类、蝽类和其他昆虫。它们用前足捕食。

5、色型与性二形

很多种螳虫脩都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色型,特别是南螳科的种类。这有利于它们的生存。雌雄的螳虫脩也很好区别,一般雄性较为瘦小,而雌性体型较大。同时,通过观察内外生殖器也可以区别出螳虫脩的雌雄。

6、活动方式

通常,南非的螳虫脩是夜行的,而纳米比亚的螳虫脩恰恰相反,是昼行的。它们一般生活在草丛底部和灌木丛中。捕食的时候会出现在植物表面。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